• 无极五总代理_国家网信办出手,滴滴被罚80.26亿元

    无极五总代理_国家网信办出手,滴滴被罚80.26亿元

    摩登2官网
    本文来源:智车科技 / 导读 /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就此,自2021年7月开始的滴滴泄露用户数据事件尘埃落定。 图源 网信中国 1滴滴存在哪些违法事实 国家网信办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16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8个方面: ·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1196.39万条; ·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83.23亿条; ·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1.07亿条、年龄段信息5350.92万条、职业信息1633.56万条、亲情关系信息138.29万条、“家”和“公司”打车地址信息1.53亿条; ·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1.67亿条; ·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14.29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5780.26万条; ·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539.76亿条、常驻城市信息15.38亿条、异地商务/异地旅游信息3.04亿条; ·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 ·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19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滴滴事件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对此,滴滴回应:我们诚恳接受,坚决服从,严格按照处罚决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深入自查,积极配合监管,认真完成整改。 2滴滴受到的创伤远远不止80亿 其实滴滴这次受到的伤害远远不止80多亿人民币这么简单: 1、一年没有新用户注册,国内移动出行市场变天。滴滴在这一年左右时间没有新用户注册,使得滴滴在国内移动出行市场之前迅猛发展的势头受到很大的影响,包括曹操、美团、高德等各种出行平台的活跃用户都在不断增加,滴滴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2、滴滴被要求从美国证券市场退市,这个退市本身代价巨大。在整个退市过程中,滴滴还会面临美国投资人的诉讼,矛头直指滴滴在美国上市前隐瞒了重大风险。虽然滴滴后期会去香港上市,但是港股无论在融资规模还是在估值上,都难以和美国证券市场匹敌; 3、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滴滴其实错失了很多战略机会。无论是滴滴的自动驾驶项目,还是滴滴的造车项目,或多或少都受到国家网信办网络安全审查的影响,原有的项目时间节点都难以守住。另外一方面,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滴滴也没有办法从证券市场融资,考虑到滴滴自身盈利金额也相对有限,也难以对滴滴的各个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损失的资金相比,错过的很多项目时间节点的损失更加难以挽回。 3滴滴事件对自动驾驶数据安全警示意义 在网信办重罚滴滴之后,国内对于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关注程度将达到一个新的程度。国内同类型公司对于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自动驾驶企业来说,无论是在收集客户个人相关信息,还是在做自动驾驶项目时可能触及到的GPS或者其他测绘信息,滴滴或者其他公司,都必须参照国内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后者重要数据处理进行一次彻底的评审,以求及时发现漏洞并进行补救。对于很多涉及国家安全相关的数据处理活动,更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和监管机构进行沟通并报批。 中国是滴滴最重要的市场,也是当前不少全球500强公司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确保在中国市场的合法合规经营,是企业能够享受到中国市场增长红利的必要条件。作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公司,滴滴能够扛得住中国政的处罚,但换成其他公司,估计就不会那么走运了。 对于滴滴来说,处罚的靴子落地,其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接下来,无论是在香港上市,还是在国内重新推动移动出行业务的扩张,亦或是在造车以及自动驾驶项目上继续投入,对于外界来说,滴滴的前景已经明确了很多。所以处罚是一件坏事,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看,滴滴事件以重罚滴滴收场,再次证明了国家对于数据安全以及个人隐私的高度关注。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数据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另外一种“石油”。我们希望滴滴事件能够让整个国家都认识到,我们必须时刻守牢数据安全这个底线:这既是保护公民隐私,更是维护国家安全。 聊到这里,我有个朋友忍不住想问:程维和柳青,被罚100万元。是不是有点少? 图源 知乎 - End -        原文标题 : 国家网信办出手,滴滴被罚80.26亿元
  • 摩登2商标_比亚迪能不能给中国品牌打个样,成为真正世界级的企业?

    摩登2商标_比亚迪能不能给中国品牌打个样,成为真正世界级的企业?

    摩登2登录
    无论是比亚迪、还是长安、吉利等中国品牌,都必须借助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发展优势,通过与智能网联加速融合,攻克拓展销售渠道等弱势,才有机会成为真正世界级的企业。 名利双收的比亚迪终于在2022年迎来了自己的大好时光。 据比亚迪官方发布的公告显示,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34,036辆;本年累计销量641,350辆,同比增长314.90%。仅仅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市场销量就已经达到60万辆,超越特斯拉的全球交付56.4万辆,再次登顶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 比亚迪这份优质成绩单近乎完美演绎了什么叫做“天时地利人和”。 在上半年东部地区疫情的影响之下,这对身处深圳大本营的比亚迪十分利好,在其他车企因为部分供应链供给问题不得不停工停产时,比亚迪绝大部分自研的零部件又帮其减少困境。 自3月至今,比亚迪新能源车型销量一直居高不下,汉、海豚等热门车型更是遥遥领先市场;全新设计之下的王朝系列也迎来了更多年轻用户青睐,不再中庸、老道的设计语言,让比亚迪在DM-i技术的加持下迅速蹿红;而海洋系列的第二款车型海豹,从外观上又再一次颠覆了世人对于比亚迪过去设计的认知,作为品牌向上之路上的重量级车型,海豹自预售以来订单已突破11万辆.…… 如今比亚迪市值破千亿,成为首个跻身万亿市值俱乐部的中国品牌,但比亚迪能不能给众多的中国品牌打个样? 高端、刀片电池、DM-i一个不能少 下半年刚开始,就有不少网友打趣的说到,“今年一定是比亚迪之年”。 正在释放还没完全释放的车型太多。在比亚迪野心的规划中,不由的令人想起早前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在微博端发布的那张图片,图片中比亚迪品牌分为了:王朝、海洋、腾势、高端品牌以及商用车。 在目前的品牌推进中,全新的腾势汽车由赵长江执掌大权,重新出发。这位比亚迪史上最年轻的销售公司总经理如今摇身一变成为腾势汽车总经理,亲力亲为的为新腾势的品牌营销在全国忙碌宣传。 新品牌的第一款车型是D9,这是一款在赵长江口被称之为,“一款世界级的产品”的车型。随着家庭出行用车的升级,MPV市场的竞争再度点燃,据了解从5月17日腾势D9预售开始,仅仅半月D9已收到2万多个订单。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不会忘记,腾势过去最终停留在不到3万辆,亏损超过52.2亿元的数据上。所以对于新腾势而言,它需要一个机会,需要一个让用户和市场再次认知其品牌力的机会,这也是比亚迪未来能够推动高端化品牌战略的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李云飞还在微博中用了大篇幅描述了比亚迪高端品牌,“今年三季度发布品牌及标识,四季度首款车型(硬派越野车)全球发布”。李云飞也表示,比亚迪将在高端品牌上用最尖端的汽车技术。 目前比亚迪最被称赞的技术成就,一个是刀片电池,另外则是DM-i混动技术。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1~5月的动力电池装车量高达157.4GWh。其中,比亚迪以19.0GWh的电池装车量位居全球第三。不过比起第一名的宁德时代和各车企合作所得装机量,比亚迪的装机量绝大多数源自自家车型。 早前就有这样一篇报道,问到“为什么比亚迪可以在这两年内迅速崛起、铺开市场”,作者在文末给予的回答是,比亚迪是实践派,在各车企自夸自擂的当下,许多技术也许只存在于发布会之上,甚至在说完后的几年都不曾真正量产落地,但比亚迪不同,它的量产落地很及时,也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就可体验到发布会时说到的重点......” 的确,在新能源汽车时代,高效意味着市场,而市场就是产品的根基,也是车企消费者的承诺。 在一片兴兴向荣之下,比亚迪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6月8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透露,目前比亚迪在手订单超过50万辆,且积压的订单数量正在逐月增加,交付周期需要5到6个月之久。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比亚迪拥有西安(一期和二期)、深圳、长沙、常州、合肥、抚州7家已正式投产的工厂,合计产能达220万辆。2022年初,比亚迪制定了新一年的销量目标——150万辆,按照220万辆年产规模来看,产能应该无虞。 用一些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就是今年王传福保守预估比亚迪销量可达150万辆,若供应链向好,将冲击200万辆的销量目标。如今,2022年已经过半,比亚迪上半年销量已达64.13万辆,加上手中超50万辆的订单量,完成150万辆的销量目标并不是难事。 但在如今新势力车企崛起对垒的时代下,中国品牌想要获得较高的市占比,除了高端品牌的概念外,产品能否高效落地,也成为了衡量一家车企的标杆。 走出去,成为世界品牌 “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舞台渐成趋势,但同时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在2021年回升至44.43%。2021年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TOP15中,中国品牌占据十三席,比亚迪以58.4万辆位居第一。 显而易见,近年来中国品牌价值出现迅猛增长,但不得不说,很多企业的业绩主要是在本土市场取得的。要想成为全球品牌,中国品牌还需付出更多努力“走出去”。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早前的海外业务,还是今年正式宣布根据其战略发展需要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的计划,比亚迪确实率先为中国品牌打了个样。当然今年以来,包括吉利、长安、奇瑞等中国品牌也在积极行动中。 从上半年车企销量榜单来看,中国品牌的表现略好于合资车企,其中比亚迪汽车销量大涨168.0%,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的销量跌幅均低于10%,上半年销量排名靠前的车企中,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车销量都在万辆以上,其中吉利汽车为29,671辆、奇瑞汽车为22,783辆、长安汽车为16,178辆。 而在接下来各家的规划上,也是亮点十足。 在电动化大势面前,虽然吉利汽车去年的表现还是乏善可陈,不过经过今年上半年一系列的电气化攻势之后,外界对吉利在电气化领域有了新的改观。吉利汽车在“智能吉利2025战略”中,定位几何品牌面向大众纯电,极氪定位高端智能纯电,换电品牌则主要面向出行市场,如今这几大品牌正在市场上逐渐找到位置。 和比亚迪大刀阔斧的停产燃油车不同,吉利在过渡期内逐步完成在电气化方面的转型。另外,吉利集团还收购了魅族手机、实现9颗卫星“吉利01组”发射成功等“跨界”操作,突破了技术壁垒,加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在产业链上有更大话语权。 长安汽车也在今年自信地喊出了“极速进化 满电出发”的口号,一口气携长安深蓝SL03、长安UNI-K iDD、长安UNI-V iDD、长安欧尚Z6 iDD、Lumin、阿维塔11等全系电动电气化产品亮相。 正因为有产品的加持,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慷慨激昂的说:未来十年,全球一定会诞生世界级的中国品牌。十年前就有自主厂商发出相似的豪言壮语,要从中国走向全世界。 如果说在国内市场的热销还不足以完全证明中国品牌转型变革的成功,那么近两年来在海外市场的飞速扩张,就可以看出中国品牌的产品力已经足以应对更大的挑战。 像长城汽车就在海外进行大量布局,俄罗斯建工厂、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南非建独立经销渠道等等。凭借着在发展中国家投放例如坦克300这样的尖端技术产品,同时具有价格优势已经助力长城汽车有了新一轮的增长。 除了在产品上尽力做好“长板”、积极探索全新线上营销创新之外,奇瑞汽车也在海外市场有着优异的表现,奇瑞控股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奇瑞集团出口汽车148,245辆,同比增长24.9%,其中6月份首次抵达单月出口3.5万辆的新‘坐标’;奇瑞瑞虎8系列1-6月出口2.13万辆,同比增长14.8%。 大浪淘沙始见金。 在经历了上半年汽车市场由于客观原因而出现的“大洗牌”后,汽车市场也再一次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洗礼,中国传统能源市场的体系与格局被逐渐打破,但客观的说,要成为世界级的汽车企业还很难,不管是从销售体量还是从技术发展上来看都是。 所以无论是比亚迪、还是长安、吉利等中国品牌都必须在这三五年的时间里,借助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发展优势,通过与智能网联加速融合,攻克拓展销售渠道等弱势,才有机会成为真正世界级的企业。 -END-        原文标题 : 2022这半年 | 比亚迪能不能给中国品牌打个样?
  • 富特摩登2_吉利6月销量超12万辆,同比环比双增长,纯电动车涨幅达343%

    富特摩登2_吉利6月销量超12万辆,同比环比双增长,纯电动车涨幅达343%

    摩登2注册
    7月7日,吉利汽车集团公布了6月的销量数据,累计销售新车126959辆,环比增长42%,同比增长26%。 值得一提的是,6月吉利纯电动车销量19591辆,同比增幅高达343%。 包括混动在内的新能源车6月销量29671辆,环比增幅超51%。 进入2022年以来,吉利汽车旗下纯电动车型销量增幅非常明显。 具体品牌方面,吉利品牌6月销量92001辆,环比增长超52%。 除了帝豪、博越、缤越等车型持续畅销外,吉利中国星高端系列车型星瑞和星越L 6月销量环比增幅超65%,达到了23451辆。 截止到6月底,吉利中国星高端系列车型累计的销量已经突破了39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搭载了雷神混动的星越L和帝豪L系列车型6月销量环比涨幅超161%,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12556辆。 领克品牌6月销量13193辆,环比涨幅超16%。 智能电混SUV领克01 EM-F正式亮相并开启预售,作为领克汽车智能电混Lynk E-Motive技术落地的首款油电混动车型,领克01 EM-F在智能化和节能化两个方面表现值得期待。 另外,旗舰SUV领克09在第六届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WIDC)上以出色成绩成功斩获TOP Intelligence“极智AEB奖”、“极智ELKA奖”双项大奖。 纯电动品牌几何汽车6月销量12163辆,环比增长超35%。 6月刚刚上市的全新纯电SUV几何E,目前总的订单量已经突破万台,首批用户也已经正式交付。 高端纯电品牌极氪汽车,今年第二季度整体交付量增长趋势明显,6月交付量为4302辆。 截止到6月底,极氪001累计的交付量已经突破了25000辆。 换电品牌睿蓝汽车已经实现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6月销量4936辆,环比增幅超22%。 在6月25日开幕的重庆车展上,睿蓝汽车发布了基于GBRC水晶架构打造的三款车型。 另外,6月30日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版车型也正式上市。作为全球首款甲醇混合动力轿车,醇电混动版帝豪的到来,不仅为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赛道而且也将会助推“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实施。 海外出口方面,吉利汽车6月总的出口量为22852辆,环比增长超45%。 今年1~6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613842辆。 版权声明:本文为车快评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且图文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盗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索取稿酬或者删除。        原文标题 : 吉利6月销量超12万辆,同比环比双增长,纯电动车涨幅达343%
  • 摩登2电梯_新型杜邦?eCool技术提升电动汽车冷却管路性能和可持续性

    摩登2电梯_新型杜邦?eCool技术提升电动汽车冷却管路性能和可持续性

    摩登2
    创新多层结构能够显著提高电动汽车冷却管路的设计自由度并降低全球变暖潜值(GWP)。 (瑞士日内瓦,2022年6月15日)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于近日发布了新型eCool技术,该技术是专门为高压电池包内外部多层冷却管路的挤出生产而开发。为最大限度地实现电池运行、安全性和续航里程,电动汽车需要更长的冷却管路,以确保出色的热管理和能量管理——eCool技术有助于解决冷却管路增加带来的挑战。 “冷却管路对于维持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同时,作为一项大型零部件,冷却管路对于提升汽车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贡献。eCool技术为电动汽车行业提供了一款高性能、高灵活性、高性价比且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汽车业务全球市场总监Laurent LefebVRe先生表示。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所需要的冷却管路长度可达燃油车的三倍以上。对于这些大型部件,工程师面临的挑战就是要找到一款可持续同时对冷却液具有耐腐蚀性的解决方案。杜邦™ eCool技术基于杜邦™Zytel® LCPA长链聚酰胺产品与热塑性烯烃弹性体共挤工艺,相比更厚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胶管和其他热塑性管路组件,是一款极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eCool技术不但可大大减轻冷却管重量,同时对各种电动汽车冷却液具有更强的耐受性,成本竞争力也极高。此外,杜邦内部评估结果显示,与单层PA12管相比,eCool解决方案能够将冷却管的全球变暖潜值降低一半以上。 新型eCool管路解决方案可轻松进行挤出和热成型工艺,其具有以下优势: · 轻量化:相较织物增强厚EPDM橡胶管,重量更轻 · 可持续发展:全球变暖潜值低于某些可作为替代材料的柔性聚酰胺热塑性塑料 · 耐冷却液/耐水解性:对冷却液的化学成分具有阻隔性和抗应力性 ·定制化:可在杜邦汽车电气化卓越中心测试和定制 · 成本:为电动汽车冷却液管路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设计自由度:热塑性烯烃弹性体层的结构可定制,以提高冷却管的柔韧性 位于日内瓦的杜邦汽车电气化卓越中心以及全球各地的应用开发中心都能为eCool技术提供生产支持,包括先进的CAE/FEA模拟、挤出试验、后加工工艺支持、焊接与爆破压力测试、热空气和化学老化前后的机械性能评估,以及耐盐应力腐蚀开裂、抗冷冲击和弯曲试验。借助杜邦的工业级加工设备,客户能够在接近商业化的条件下生产冷却管,然后再针对必要的流程和后加工工艺进行测试。 除了最新的eCool技术以外,杜邦还为汽车电气化提供了众多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包括: 用于电机复合骨架的杜邦™Zytel® HTN材料 用于塑料/金属复合冷板的杜邦™Zytel® HTN材料,大大提升电芯的耐久性和热管理性能杜邦™Zytel®和杜邦™Crastin®橙色规格,颜色持久稳定,适用于高压端子和连接器、汇流排、高压开关与继电器杜邦™Zytel®和Zytel® HTN改性产品,可在各种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接触腐蚀性流体和耐受高低压负荷杜邦™Crastin® HR水解稳定PBT树脂,适用于开关、连接器和电子控制单元 欢迎莅临2022年K展6号展厅C43杜邦展台,了解上述解决方案,以及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推出的其他先进创新解决方案和技术。三年一度的K展是全球领先的塑料与橡胶行业贸易展,今年将于10月19日至26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 关于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 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M&M)为汽车、电子、工业、消费品、医疗、光伏和通信市场提供广泛的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在聚合物和材料科学领域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M&M与客户一起推动创新。我们的材料系统解决方案能够满足整个价值链中客户的最为苛刻的应用和环境要求。 关于杜邦 杜邦公司(纽交所代码:DD)提供以科技为基础的材料、原料和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全球创新推动者之一,为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革新。我们的员工运用多样化的科学技术和专业经验,协助客户推进他们的创意,在电子、交通、建筑、水处理、健康保健和工作防护等关键市场提供必要的创新。
  • 摩登2信誉吗_印度有巨坑,电动车企需警惕

    摩登2信誉吗_印度有巨坑,电动车企需警惕

    摩登2注册
    作者丨北   岸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请时不时看看脚下的路,因为在印度这个市场,你随时都可能踢到铁块。 印度政府应该蛮郁闷的。 特斯拉这块肥肉就要吃到嘴边,如今却被邻居印尼中途截胡了。要知道,印度去年为了“迎娶”特斯拉进门,在政策和商务诚意上可没少下功夫,一连串的橄榄枝也是颇具吸引力的,特别是减免关税这一砝码,就足以让远在德州的马斯克十分心动。 只是,眼看就娇滴滴的新娘要娶进门,却被固执的印度政府硬生生“作”没了。去年还与印度处于“恋爱期”的特斯拉,上个月却被爆出在当地暂缓建厂和搁置销售电动车计划,有意思的是,前脚刚与印度闹僵,现实的马斯克后脚就把目光转移到昔日的“备胎”印尼身上。 折戟印度,关税是主因。 一方面,执拗的印度政府始终不愿在关税上妥协,这让马斯克明显感到诚意不足。原以为印度会把自己捧在手心里,或许还允许马斯克偶尔使点小性子,没想到利益面前的印度却无比的驱利,一副“走好不送”的姿态让马斯克彻底寒了心。 不过,虽说印度刚结束与特斯拉长达一年的谈判僵持,但这片土地却不乏新能源汽车的“追求者”。 电动车领域,印度尚是处女地。今年上半年以来,虽然也有福特等少数公司暂缓印度的投资,但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公布了关于印度市场的重磅战略,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生产,从芯片布局到经销商网络建设,一场围绕电动车的产业新混战,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正式打响。 01印度不缺“新来者” 跨国军团,已蠢蠢欲动。 韩国现代汽车正准备为印度量身打造小型电动车,结合“由入门到高端”的产品战略,该公司计划在2028年投资约400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34亿元),在印度推出六款新的电动汽车。现代曾于2019推出纯电动车型Kona EV,但由于价格高昂且当地配套设施尚不完善,Kona EV在印度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 大众汽车也计划在印度销售其纯电动SUV车型ID.4,但前期可能采取探路式的限量销售,而非大规模铺开市场。这将是大众在印度销售的首款电动车产品,但该公司目前已经排除了在当地组装整车的可能性,因为这需要完整的供应链,前期的投资也需要耗费3-4年时间。 印度子公司对引入ID系列纯电动车已有初步的计划,首先是进口限量版的整车销售,作为对当地消费结构的前期试探和研究。后续则计划在当地组建纯电动工厂和配套供应链,争取逐渐将生产实现本地化,这是大规模量产和成本控制的前提。 东瀛丰田也在摩拳擦掌。 丰田的印度法人上个月透露,公司已计划投资480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41亿元),将印度打造为电动汽车零部件的新制造中心,在满足当地制造需求的同时,未来可以出口到日本及部分东盟国家。据悉,电驱动部件将最先试水,供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型使用。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外军团,印度自己的本土公司也坐不住了。总体来看,印度国内的自主汽车品牌较为集中,且年销量能达到万辆体量的也只有塔塔和马恒达两家,他们是传统燃油时代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电气化时代争执牛耳的主要玩家。 就在最近,马恒达确认了电气化时代的一揽子新政,该公司此前的展露一直较为保守,主要专注于公司内部的研发与制造,但最新的行业转型也倒逼着他们拥抱变化,确认了更多元开放的零部件采购策略。 印度媒体《经济时报》此前还透露,马恒达今年已将公司重组提上了日程,并计划将其汽车业务拆分为电动车、燃油车以及拖拉机等三个部门,虽然相关工作还处于早期阶段,但电动车部门独立IPO已成内部的共识。 目前,我们尚不清楚马恒达业务分拆的最终时间,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家印度巨头的战略走向目前已日渐明晰。 就在一周前,马恒达才和德国大众签署了一项协议,其中就包括使用后者MEB平台的关键部件制造电动车,但作为本土制造领头羊的马恒达和塔塔,新时代的对手已不再只有铃木一家,那些来自欧洲、北美以及亚洲等地的其他对手,有着不一样的护城河。 02蛋糕、砝码与天平 印度是亚洲的第三大经济体,汽车行业则是该国最大的经济引擎之一,占据制造业约一半的价值产出。近年来,整个汽车产业链更是直接或间接雇佣了3700万人,对印度GDP的贡献超过7%. 目前,印度是全球排名第四的汽车市场,年销量大约在300万辆左右,但消费结构以小型车为主。 印度政府曾在2017年喊出一个激进的目标,在2030年将在售的所有车型转变为电动车。后来考虑到这一规划与实际国情相距甚远,莫迪政府又下调了相关目标,即2030年私家车领域的电动车销量占比计划为30%,商用车领域则是70%。 即使是30%,难度也不小。 虽然印度的电动汽车销量近几年增长迅速,但其占比也只占该国总销量的1 %左右。此外,印度当地的热销车型依旧以入门级为主,根据数据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的统计,印度现阶段电动车的平均售价约为92.6万卢比,相当于1.2万美元,而如特斯拉这样的电动车品牌,其平均售价为5.22万美元。 这也意味着,因地制宜,是跨国车企加码印度的第一道关卡。 印度人口基数大,劳动力成本低,这些都构成了这个国家过去几十年的车市结构。但是,与隔壁的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相比,印度又缺乏电池原材料等电动车产业链必须的资源,到目前为止,印度在吸引跨国汽车制造商的投资方面也是喜忧参半。 说到这里,特斯拉之所以离开印度转投印尼的怀抱,与其说是因为印度政府的执拗,不如说是精明的马斯克权衡利弊之后的现实选择。 再者,如果印度希望能与东南亚其它国家扳个手腕、成为这块区域新兴的电动车制造中心,它还需要一个巨大且盈利可期的国内市场——这是讨论能否成为电动车新新强国的一个前提。 遗憾的是,印度的整体消费能力不高,红利半径有限。不仅如此,这个国家贫富差距严重,财富集中度高,一旦跨国车企把握不好进军印度的细分市场,这背后其实是存在投资风险的,遑论新四化转型本身就是一个烧钱巨坑。 在印度,穷人可能买更便宜的两轮车和三轮车,而富裕人群则不会满足于铃木等制造商提供的A00和A0级车。 而且,印度不确定因素太多,对车市影响太大,就算整体车市的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没有太大变化,内部的消费结构也会变化,最近几年,印度地区中大型SUV车型的市场份额就有所上升,这对那些专注于小车的制造商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增速放缓,也是现实难题。 印度汽车工业的增长率研究表明,在过去的30年里,随着几乎所有汽车细分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下降,该国的汽车产业出现了深层次的长期结构性放缓。 印度乘用车复合年增长率在1989-1990年和1999-2000年之间为12.6%,在1999-2000年和2009-10年之间下降到10.3%,更严重的是,在截至2019-2020年的十年间,这一比例甚至创下了3.6%的新低。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印度的乘用车市场尤为艰难。 无论大盘走向如何,电动车市场的利好是肉眼可见的。 就拿磨刀霍霍的大众汽车来说,该集团预计印度新车销售到2030年可能增长到500万辆,哪怕彼时只有三分之一的市场被电动车占领,也是一块不小的蛋糕。 未来十年,印度依旧是汽车制造商的兵家必争之地。但无论是当地的莫迪政府,还是虎视眈眈的跨国汽车制造商们,在电气化的赛道上狂奔,也请时不时看看脚下的路,因为在印度这个市场,你随时都可能踢到铁块。        原文标题 : 印度有巨坑,电动车企需警惕
  • 摩登2商标_华为卖车,越卖越多,87天就交付了11296辆,余承东又成功了?

    摩登2商标_华为卖车,越卖越多,87天就交付了11296辆,余承东又成功了?

    摩登2官网
    余承东爱吹牛,这是很多网友的共识。 也有人表示,余承东不是吹牛,是立目标,只是有时候目标立得比较大,比较远,好像无法实现一样,所以大家说他是吹牛。 但不管是吹牛也好,立目标也罢,余承东吹的牛中,很多还是实现了的。原因在于余承东背后是华为,他吹的牛,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华为。 而华为有资源,有人才,有技术,还有强大的号召力,只要目标不太离谱,领导把目标一定,大家就会拼命去实现,所以只要余承东立的目标,基本靠谱,就都能够实现。 这不,余承东立的关于造车的目标,可能也快要实现了。 按照数据显示,5月份,问界M5的交付量为5006辆,要知道这台车3月份才开始交付,3月当月就卖了3045台,然后4月份又卖了3245辆,上市87天以来,一共就卖了11296辆。 事实上,自从3月份问界M5上市以来,赛力斯都连续3个月,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3月份,赛力斯销量 3160 辆,同比增长1310.71%。 4月份赛力斯销量为3439辆,同比增长1248.63%。 5月份,得益于问M5的销量,整个小康新能源销量超过1万台,达到10452台,在所有造车新势力中,都排进了前3名,仅次于小鹏、理想了,这对于小康新能源汽车而言,都算是创下了一个辉煌的新纪录。 问界M5销量在持续攀升,而问界M7又快要推出来了,目前已经悄然上架了AITO官网,这是一款中大型SUV了。 据称问界M7将于6月底发布,7月交付,余承东为此还表示,问界M7是一款体验超过百万豪车的产品,连何小鹏听了都表示想要扔个鞋子上去了。 靠着余承东强大的影响力,还有问界M5、问界M7的强大产品力,想必接下来问界也好,赛力斯也好,甚至小康新能源也好,销量都会冲上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 那么离余承东定的目标,年销10万辆,甚至年销30万辆,也不会太远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虽然现在问界M5销量很好,但造车是长跑型业务,并不是靠一款车,或几款车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的。 华为卖车依然是道阻且长,如今华为的汽车业务正如当年华为的手机业务,在高端、智能等层面做深做透之后,华为深度参与打造的汽车才能实现更大的腾飞,余承东加油!        原文标题 : 华为卖车,越卖越多,87天就交付了11296辆,余承东又成功了?
  • 摩登2价位_夸父逐日:找水喝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

    摩登2价位_夸父逐日:找水喝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

    摩登2
    本文来源:智车科技 / 导读 / 夸父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1破晓 经过了星光与暗夜 隐约看到破晓将至 今年上半年,自动驾驶行业公布了多项政策利好消息: 3月份美国交通部公共管理总局通过了新的政策法规。 5月份北京首次发放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车牌照,车里不需要有安全员。 谷歌Waymo宣布在旧金山将规模化推出真正的无人车商业运营; 百度已经在北京亦庄开始了无人车商业运营; 6月加州监管机构批准Cruise在旧金山提供无人驾驶出租车收费服务。 在自动驾驶卡车方面,同样是捷报频传: 2021年6月,智加科技在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完成全球首个智慧高速公路重卡全无人驾驶测试。 2021年12月22日,图森未来(TuSimple)成功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80多英里的夜间行驶全程无安全员值守和任何人为干预。 2022年3月消息,嬴彻科技完成24km的封闭高速测试L4级重卡无人驾驶路测。全程无人驾驶,无远程干预。测试路段包含了多种坡度的上下坡道、大曲率弯道、长隧道、桥梁、出入高速匝道和收费站等典型高速道路结构,并调用大量车辆模拟真实交通流。车辆完成了自动跟车行驶、自动变道、施工车辆及锥桶识别和避让、车道内自动避让、自动跟停以及驶入收费站等典型场景测试。 2022年4月13日,小马智行首次对外放出近6小时自动驾驶卡车行驶实录。全程无司机介入。测试过程中包含夜间驾驶、隧道通行、大曲率匝道、故障车挤占车道、前方出现慢车等常见的场景。 2微曦 自动驾驶货运网络的逐渐奠基 仿佛微曦晨光 2022年3月31日,图森未来(TuSimple)正与第三方物流运营商Loadsmith合作,应用TuSimple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初始预订将于2024年在TuSimple的自动驾驶货运网络上运营350辆L4级自动卡车。 2022年4月7日, Kodiak与US Xpress合作,打算使用Kodiak的自动驾驶卡车运营L4级自动驾驶货运服务。 2022年5月, U.S.Xpress宣布加入“Embark合作伙伴发展计划”。 今年早些时候,US.Xpress还宣布将与Aurora Innovations合作。 这样一来,U.S.Xpress已集齐合作自动驾驶卡车开发商“全家桶”,包括TuSimple、Kodiak、Aurora和Embark。 这也意味着大型运输公司承认自动驾驶卡车的应用前景。 3漫溯 太阳未跃出云层 光束只能漫漫散射 Aurora正在开发自动驾驶车队管理平台Aurora Beacon。该平台是其基于云的任务控制系统,旨在使客户能够优化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行,以实现全天候、365天的运行。目前已被用于管理和支持Aurora自己的车队运营,包括调度、监控、协调和远程支持。随着公司接近商业部署,Aurora Beacon预计将从第一方工具(first-party tool)过渡到运营商、车队和网络可以通过API将其整合到现有系统中的工具。 Perrone Robotics向Lighting eMotor提供中型电动商用车自动驾驶改装套件,使车辆能够在地理围栏内和专用驾驶路线上运输人员和货物。 5月9日,智加科技在全美推出Plus Build计划,选择车队技术解决方案公司Velociti作为技术支持伙伴。只要是可上路运营的重卡,都可在一天之内被改造为搭载智加PlusDrive系统的自动驾驶重卡。 Einride将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推出110辆斯堪尼亚电动重卡。所有卡车将按照Einride的硬件规范制造,并装备其第一个操作系统Saga,以确保电动运输的效率和优化。 连续创业者、图森原董事长陈默,开启了个人第5次创业的征程。Hydron的定位是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可搭载L4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氢燃料重卡,以及提供加氢基础设施。预计将于2024年Q3开始交付。陈默强调氢燃料电池卡车创企Hydron是一家独立的私营企业,与图森未来没有股权关系。又说成立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能够尽快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而只有拥有强大的软硬件整合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 陈默的眼光还是一如既往,美国前几天刚说要投资80亿美元建全国区域性氢能中心网络,至于尼古拉公司及米尔顿这个前车殷鉴,各位看官还是选择性忽视吧。 4光环 光环有时是加持buff,有时告诉你不要走出圈,外面是黑暗。 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汽车软件在线升级备案的通知》。《通知》规定,获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准入许可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及其生产的具备OTA升级功能的汽车整车产品和实施的OTA升级活动,应进行备案。申请主体应是汽车整车生产企业。 涉及汽车自动驾驶功能(驾驶自动化分级的3级及以上)的相关升级活动,应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 5焦点 调整光圈才能聚焦真实 行为的背后必有其因 最近文远知行正式官宣拿到博世战略投资,推动应用于乘用车的SAEL2-3级自动驾驶大规模前装量产及市场化应用,引发了L4单一路线切换L4+L2双路线的讨论。 早期的直接瞄准L4还是渐次登高,其实是技术路线预期成果导致的差异。现在的双路线趋势,个人认为是则商务原因居多,是自动驾驶公司在未能按预期实现决定性突破的前提下,受资金压力影响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按照摩根大通预计,百度萝卜快跑业务将在2022年达到拐点、2025年实现盈利。李彦宏在2021年曾表示:“都低估了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百度仅去年一年就投入200亿,而这可能需要10年乃至20年的长期投入。” 对于自动驾驶卡车来说,实现盈利的预期更晚。目前一二级市场严重的估值倒挂,引起对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估值体系的思考。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多已经历多轮融资,商业化压力倍增。即使是已上市公司也面临着资金压力。图森未来和Aurora今年以来的跌幅都超过了70%。而且,自动驾驶行业基本已经走过了风险投资的阶段,现在投自动驾驶项目的更多选择有高确定性的公司。 在商用车和物流等领域,长途,以及港口、矿区、仓库等封闭场景,是公认自动驾驶卡车能更快落地的场景。其中,长途干线hub-hub是体量最大的,其他场景则体量较小。例如,港口运输场景,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1年9月,我国大型港口货运车辆自动驾驶应用占比已经达到50%。 在未能尽快实现长途干线自动驾驶卡车技术突破的现状约束下,商业模式前景不足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这是自动驾驶卡车公司纷纷寻找其他分支业务的根本原因,尝试方向则包括如前所述的车队管理系统、新能源车队、后装改造、前装ADAS功能等。 说到底,夸父逐日还是要喝水的,问题是水够不够喝。 6番外 Starsky是个好公司,可惜创始人能力有缺陷。2020年3月,自动驾驶卡车公司Starsky关闭。 创始人Stefan Seltz-Axmacher认为,由于AI技术未能达到理想状态,因此无法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自动驾驶重卡商业化的时刻尚未到来。最大的问题是监督式机器学习尚未达到之前宣传的效果。改善AI系统的成本呈指数级增长——监督式机器学习的发展似乎在遵循着S曲线。“当前的公司未来两年会继续烧钱,然后熬过几年没有融资的困难时期。如果运气好,它们可能会继续坚持 5 年,不断进行自动驾驶公路测试”。“我希望我的上述想法是错的”。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 End -        原文标题 : 夸父逐日:找水喝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
  • 无极五总代理_智能电动汽车公司NWTN宣布将在阿联酋投资建厂

    无极五总代理_智能电动汽车公司NWTN宣布将在阿联酋投资建厂

    摩登2登录
    智能电动汽车公司NWTN宣布与Sultan Investments达成合作,将共同在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的哈利法工业区(Khalifa Industrial Zone Abu Dhabi),建设电动汽车SKD装配基地。此举将拓展NWTN的全球生产网络,使其能更好服务于中东、欧洲和北非市场。 NWTN(纽顿)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吴楠(Alan Wu)希望打造以乘客为中心的体验。作为一家绿色出行技术公司,NWTN定义了“智能乘用车”(Smart Passenger Vehicle,简称SPV)这一车辆理念,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和个性化的乘客体验。近期,NWTN宣布将全球总部迁至阿联酋,同时公司进行更名(前身为艾康尼克),并推出NWTN这一新品牌。 Sultan Investments由其首席执行官Sultan Hareb AI Falahi于1992年成立,是一家聚焦中东地区的私人投资公司。近十年来,公司业务发展迅猛,是迪拜未来CBD商务港(Business Bay)的最大私人投资方之一。这让Sultan Investments成为阿联酋领先的私人地产开发公司之一。其全资子公司S Motors还将与NWTN在设施开发和电动汽车分销方面展开合作。 2022年4月,NWTN (ICONIQ Holding Limited)宣布与纳斯达克上市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East Ston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签订正式的业务合并协议。本次交易交割时,NWTN的合并前估值将为25亿美元。 NWTN(纽顿)的品牌名源于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以此向这位科学巨匠致敬。牛顿能够看到他人不曾预见,超越时代的趋势,拥有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和不断探索向前的决心,这也是NWTN品牌希望传递的,以及延续自此前的艾康尼克的“以乘客为中心”理念的核心价值。NWTN不仅是一个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更代表未来智能互联、可持续、舒适、可拓展的生活方式。NWTN希望以匠心和想象力打造超越客户预期的产品,让身处SPV中的每一刻都更加丰富,满足消费者对理解、超前体验和好奇心的需求。 NWTN表示,此次工厂开发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NWTN的SKD工厂占地面积约24000平方米,包括生产、测试及仓储功能,其年产能为5000至10000台,预计今年四季度完工。第二阶段中,厂区面积将拓展至约10万平方米,年产能增加至50000台。第二阶段工厂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末完工。 NWTN创始人兼董事长吴楠表示:“我们很兴奋能够与Sultan Investments达成合作,共同建设我们的工厂。NWTN将为阿联酋带来专业技术与实践,并创造工作岗位。中东为NWTN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审视东西方市场以及全球汽车行业,这会成为NWTN全球扩张的起点。” 作为西亚及北非地区推动电动汽车最成功的的国家之一,阿联酋已经将政府车队中20%的车辆替换为电动汽车,并且致力于在2030年时,使电动汽车总数达到42000台。这一变革将使NWTN在阿联酋及更广泛的中东地区获得独有的优势,并且NWTN的生产基地将进一步强化公司与这一片潜力市场之间的联系。
  • 摩登2代理_属于你的怦然心动 前途K20纯电小钢炮问世

    摩登2代理_属于你的怦然心动 前途K20纯电小钢炮问世

    摩登2登录
    “不浪·费青春”前途K20预售发布会于6月6日19:30分在前途汽车抖音官方平台如期举行。此次发布会前途汽车采用的是虚拟场景的线上发布会。在一段青春洋溢的表演过后,前途汽车创始人陆群为大家带来了前途汽车的又一力作——前途K20。该款车型自上次前途汽车春江水暖发布会作为结尾彩蛋曝光以后,引发诸多汽车爱好者的好奇与关注。现在,它终于解开了神秘面纱。前途K20自发布会即日起开始预售,定价8.68万元至14.98万元,有意购买的消费者可登陆前途汽车微信小程序进行订购。 纯电小钢炮新定义,打造纯粹驾控乐趣 小钢炮顾名思义,是对小型且操控动力出众的一类车型的统称。前途K20搭载双电四驱动力总成,电机峰值功率达到217匹,4.7秒便可完成零百加速。前途K20的4.7秒零百加速匹配以相应的悬架系统、动态扭矩控制、轴荷分布、底盘调校和转向反馈,让车主真正的在日常驾驶中能开到4.7秒。更重要的是,前途K20全系标配前后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双叉臂悬架和双电机还会实现较大的可操控能力和安全稳定性。此外,前途K20功重比(功率与重量的比值)达到0.2051,这一指标也已与跑车界的标杆不相上下,同级别领先。 前途K20在轻量化设计上的努力,还体现在功耗的大幅度降低上。该车百公里电耗可以控制在7.1-8kWh/100km,这意味着300公里的续航仅需二十几度电,核算成本约每公里4分钱。并且车辆支持超充模式,充电仅十分钟便可行驶百公里,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长续航版续航里程为500公里。 绝美颜值+实用姿态,潮流无死角 前途K20作为专为年轻一族打造的纯电小钢炮,其外观设计兼顾时尚颜值与动感性能。前途汽车遵循最核心的两个汽车设计要素:比例和姿态。前途K20在视觉上有着修长的车身造型,低趴姿态让它看起来天生善跑,更低的重心设计也使其操控更加灵活。它的车身侧面有一条非常有辨识度的车身分色线——穿浪线,这条线被安置在整车长度和高度的黄金分割点上,使之达到和谐之美。同时前途K20通过穿浪线特征分割的前后车身,可实现上百种色彩搭配,满足未来主人对于个性化的需求,保证悠游街头吸睛无数。 前途K20采用了无边框车门设计。同时,其尾部“之”字形闪电尾门采用聚碳酸酯高分子复合材料注塑成型,有效降低整车重量,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设计也使其担任起“压流板”的角色。这可能是汽车工业设计史上的第一款量产异形尾门。 在K20的硬顶版本之后,前途K20敞篷版将接踵而来。 配置自主定义,不一样的烟火 根据陆群在发布会中的介绍,为了满足年轻群体对于个性化车辆的需求,前途K20将向用户提供私享定制化服务。这个私享定制化,指的是用户将有机会真正选配一辆完全属于你自己、独一无二的车。全车级别的定制服务犹如游戏中的“捏脸”,从双色车身的颜色搭配、机盖装饰条的纹饰,到卡钳、A柱的颜色,都可以自由选配,车辆会在选配完成后才开始生产。 除了个性化的“颜值”,用户还可以根据个人驾驶偏好在动力系统、安全系统、灯光、空调、座椅、驾驶辅助系统等40余种汽车配置中进行选择。同时,对于想在选配方面省点心的用户,前途汽车也将推出三种升级套餐:底盘性能升级套餐、车内交互感受提升的系统软件升级套餐和皮肤造型升级套餐。 优厚政策,用车体验再升级 前途K20的研发初衷便是为年轻一族造一辆好开,好看,好玩的车。即刻预订,可享订金膨胀优惠,199元预订金可抵扣1999元购车款。还有百人成团立减政策,百人成团,最高单车立减1万元购车款。多种金融贷款方案可选。提供电池租赁服务,每日低至14元。三电系统及电池终身质保,质保期内免费道路救援。
  • 摩登2品牌_5月SUV投诉排行:宝马问题最多,功夫牛继续上榜

    摩登2品牌_5月SUV投诉排行:宝马问题最多,功夫牛继续上榜

    摩登2登录
    文魏无羡 5月份的《车质网》SUV投诉排行其实很有意思,从投诉量上说宝马X3以绝对优势拿下第一,而几何功夫牛EX3继续进入前三之位,投诉前十车型中也有一半是自主品牌,其问题也五花八门。下面我们来具体盘点一下。 NO.1宝马X3 作为华晨宝马最畅销的SUV之一,宝马X3的销量还是很不错的,月均销量在万台左右,但眼下频发的投诉问题或许会对宝马X3的销量造成一定冲击。消费者主要反馈的问题有车机与宣传不符、发动机烧机油、影音系统故障以及转向系统异响。 NO.2 EX3 功夫牛 如果不是宝马问题遭到车主集中投诉而爆发,那么EX3功夫牛将继续问鼎5月SUV投诉排行榜。而且值得关注的是,眼下功夫牛的问题和以前单纯的“提不到车”不同,部分提车的用户称车子存在车联网与宣传不符等问题,而这也涉及到了产品层面,需要厂家重视。 NO.3星越L 星越L也是SUV投诉排行榜的常客了,主要问题依然是迟迟未给消费者备用钥匙以及5G网络等与宣传不符,这主要是受芯片荒影响所致,随着疫情缓解,其境况或许会有所好转。 NO.4皇冠陆放 作为汉兰达的姊妹车型,皇冠陆放的问题包括发动机抖动、噪音大、车身共振等问题,据部分车主投诉称,该问题在北美市场同样发生,但北美为车主更换了发动机后机脚垫从而解决问题,车主质疑丰田存在双标嫌疑,这也导致陆放投诉上升。 NO.5 宝马X4 进口宝马X4也登上了5月的排行榜真是活久见。毕竟这款车销量并不高,属于相对小众的产品,而其之所以上榜,主要还是和车机功能与宣传不符有关,期待宝马能够早日帮车主解决问题吧。 除了上述5款车型外,5月份进入SUV投诉排行榜TOP10的车型还有沃尔沃XC60、比亚迪宋Pro新能源、广汽丰田汉兰达、宋PLUS新能源、瑞虎8等车型,其问题也大多是老生常谈,我们就不再一一赘述了。但是对于车企而言,即使问题看上去不怎么大,也应本着为消费者负责为企业信誉负责的态度加以解决,以免因小失大。 写在最后: 从5月份SUV投诉排行来看,宝马问题最为突出,亟需厂家关注,功夫牛、星越L等车型的问题则属于“慢性病”,受芯片短缺影响,即使厂家想解决恐怕也得慢慢来,至于皇冠陆放的问题也在慢慢发酵,我们将保持关注。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本文作者魏无羡,转载需注明出处)        原文标题 : 5月SUV投诉排行:宝马问题最多,功夫牛继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