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登2安全吗_燃油车从此无“爆款”?

    摩登2安全吗_燃油车从此无“爆款”?

    摩登2
    距离上一款现象级爆款燃油车上市 已经过去了十多年 作为技术进步代表的豪车三巨头 似乎正忙于“围剿”特斯拉 有多久没有再出现一款全新的现象级大爆款燃油车了? 轩逸、朗逸、哈弗H6、凯美瑞等几个燃油车“老面孔”连续多年盘桓在热销榜单。而销量拿得出手的新秀齐刷刷来自新能源汽车领域,如五菱宏光MINI EV、特斯拉Model Y等。 轩逸进入中国市场是在2006年,其前身最早诞生于1959年;朗逸上市于2008年;凯美瑞诞生于1982年,2006年在广汽丰田实现国产;而相对年轻的哈弗H6,上市于2011年,距今也已经有十多年了。 自此之后,全新的爆款燃油车型不是在变少,而是完全没有。 是汽车企业不再专注研发、不够努力了吗? 当几乎所有车企都将精力放在电动化转型上时,即便诞生爆款车型,大概率也只能是新能源车型了。 今年3月,比亚迪宣布停售燃油车,一时间舆论哗然。尽管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方面比亚迪有着深厚的积累,但这一决策依旧称得上大胆。 但比亚迪押对了。从上半年销量来看,宣布停售燃油车之后的比亚迪“卖疯了”。今年1-6月,比亚迪累计销量64.14万辆,同比增长314.90%,这一数据已超越去年全年销量(60.38万辆)。这也让比亚迪坐上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之位。 受到疫情影响一度停工停产的特斯拉同样也交出漂亮的半年答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交付了56.4万辆新车。 图片来源:特斯拉 “2022年6月是特斯拉历史上汽车产量最高的月份。”特斯拉方面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根据乘联会在7月8日公布的数据,特斯拉6月销量达到78,906辆,同比增长138%。值得注意的是,6月特斯拉国内交付量达到了77,938辆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7%。Model Y更是以52557辆的月销量位列包含燃油车在内的总体汽车月销量第一位。 不止于此,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经过几年的跑马圈地,已经开始拥有越来越多属于自己的粉丝。在朝气蓬勃的智能电动汽车面前,燃油车竟呈现出一种落满时代的尘埃、日薄西山的苍凉感,即便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整体销量中只占不到五分之一的份额,却正是如日中天。 竞争之变 “今天的智能汽车跟10年前的智能手机行业非常像,相似度90%以上,车厂也会像当时手机品牌那样大洗牌,过去强势的车厂在新时代也可能会消失掉。”7月7日,在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直言。 由于言辞犀利,进入汽车圈时间不长的余承东收获了“余大嘴”的外号。在2021年的一场内部动员大会上,他曾把与华为合作的车企批得一无是处:“选我们车BU的那些车企,包括国企、央企,他们的车怎么能卖得掉?品牌没品牌,渠道没渠道,零售没零售,产品体验、设计各方面都不行……连造车新势力都干不过。” “余大嘴”的观点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在当下,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 快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绝不仅仅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一市场很大一部分增量其实来自于从燃油车市场的转化。正因如此,车企的竞争对手,早已不同于往日。 宝马的竞品是谁?如果在三年前,脱口而出的只有奔驰和奥迪。BBA三足鼎立多年,亦敌亦友,共同开拓并引领豪华品牌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技术进步的“排头兵”。在过去的很多年中,媒体在宝马的交流会上如果提及友商,基本只会提及奔驰与奥迪。 但在近日宝马举行的一场常规媒体沟通会上,在场的记者向宝马集团负责生产的董事诺德科沃奇博士共提出了11个问题,除了8个问题直接关乎宝马的业务外,还有3个问题有关特斯拉。至于奔驰与奥迪,竟然完全没有被提及。 的确,特斯拉超级工厂45 秒可以下线一台车,一体化压铸技术让马斯克引以为傲,更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跑多年。 竞争格局之变,悄然无声,猝不及防。 但有了手机产业的前车之鉴,车企怎会坐以待毙? 在刚刚过去的6月,BBA纷纷在工厂的电动化转型上大做文章,这样布局的目的,也被解读为似乎有意“围剿”特斯拉。 6月13日,奔驰在中国生产的第400万辆整车于顺义工厂下线,这座改造完成的新工厂首次曝光。下线的新车是基于奔驰新一代纯电平台EVA 2.0打造的全新EQE,这款车型将于下半年上市。由此,北京奔驰的电动化转型肉眼可见将全面提速。 6月23日,宝马在沈阳总投资150亿元的里达工厂开业。“里达工厂成为BMW iFACTORY战略的最佳范例。”诺德科沃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里达工厂创造了宝马在华历史上单项投资之最,将加速宝马的电动化进程。里达工厂达产后,宝马沈阳生产基地产能将增至83万辆。 6月28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在长春开工,这是奥迪在华首个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由此,奥迪正式开启在中国市场本土化生产基于 PPE平台的纯电动车型项目,在此平台上将诞生奥迪下一代最新高端电动车车型。据了解,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超过350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24年底投产,规划年产量超过15万辆。 豪华车三巨头的不约而同,在当前的竞争格局下,多了几分意味深长。 转型尽头 一方面是对电动化转型的不断加码,一方面则是越来越清晰的“禁燃计划”。 “尽快淘汰纯燃油车。”余承东在为自家的增程式汽车叫卖时,不忘向燃油车泼出冷水。 尽管我国对于禁售燃油车并无明确计划,但对于欧盟及大多数汽车企业来说,“禁燃”早已不是新鲜话题。 6月29日,经过长达16小时的谈判,欧盟27国环境部长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表决通过决议,支持欧洲议会的决定,在2035年欧盟全境内停止燃油新车销售,以实现2050年欧洲碳中和的目标。就在共识达成前的前几日,作为欧盟内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国——德国还曾强烈反对这一决议。但在最后关头,还是做出让步。 与此同时,当汽车企业开始宣布“不再研发发动机、不再支出燃油车研发费用”的决策时,燃油车最美好的时代,注定已经走向尾声。 “我们不会再开发新的燃油发动机,但会设法让现有的燃油发动机符合新的排放规定。”这是奥迪首席执行官马库斯·杜斯曼去年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的表态。 不会再开发新燃油发动机的奥迪,开始为电动化的转型大把砸钱。按照计划,奥迪将在未来五年往电动化和混动领域投资约180亿欧元,也就是1272.6亿元人民币左右。 无独有偶,大众汽车品牌首席执行官贝瑞德也表示,公司没有开发新型燃油发动机的计划,正将重点转向电池驱动汽车。根据大众汽车此前发布的计划,其将在2033年至2035年之间退出欧洲的内燃机汽车业务,最迟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奔驰方面表示,将从2025年起,所有新发布的车型架构将均为纯电平台;2030年前,奔驰在条件允许的市场将做好全面纯电动的准备。而从2022年至2030年,奔驰在纯电动车型方面的投资将超过400亿欧元。 宝马尚未表示停止内燃机的研发和升级。不过也应看到,即便BMW品牌的M 车型直到2030年还将保留直列6缸和V8发动机,但时间截点已定。即将上市的代号G87的M2车型将是最后一款不提供电动版的M车型。而集团内其他品牌,已经开始全面拥抱电动化。 沃尔沃品牌将于2030年开始停止燃油车销售并全面主推新能源汽车。 不止于此,日产此前也明确表示,打算停止开发新的内燃机,同时将继续升级现有发动机。而日产汽车已经在欧洲迈出了这一步,在日本和中国市场将紧随其后。而美国是日产唯一不急于放弃内燃机的国家,原因是皮卡车在那里很受欢迎。此前,日产每年在内燃机的研发上花费约5亿日元。现在,支出将重新分配以支持电气化。 是诺基亚不够优秀吗?不,是苹果带着颠覆性的智能手机出现了。如今的汽车产业或许正踏上类似的道路。但不同的是,车企的转型比手机企业的转型更早也更为坚定。也因如此,两条看似相似的曲线,或许也会走向不同的终点。 本文为中新汽车原创,欢迎小伙伴分享,媒体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作者及出处,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此文任何内容制作为视频、音频脚本,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文标题 : 燃油车从此无“爆款”?
  • 富特摩登2_五菱新生代阵营中,还有谁能秀起来?

    富特摩登2_五菱新生代阵营中,还有谁能秀起来?

    摩登2
    前段时间上汽通用五菱发布了6月销量数据,销量突破12万辆,同比增长29%。其中新能源板块的数据颇为亮眼,销量达49450辆,同比增长62%,接近6月整体销量的一半。而这份成绩,可以说是旗下的微型电动车型宏光MINI EV车系一手撑起来的—6月销量46249辆,连续22个月蝉联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冠。 月销超3万,对宏光MINI EV来说已经趋于常态化。 虽然微型电动市场内卷不断加剧,同质化的车型不断涌现,其中不乏一些像QQ冰淇淋、雷丁芒果等实力派,但宏光MINI EV却始终保持着销量霸主的地位。宏光MINI EV能够成功,除了售价低廉、占据先发优势外,也和五菱汽车在市场多年的口碑沉淀有着直接关系。瞧瞧隔壁宝骏的微型电动阵营,基本上已是全军覆没的状态,死灰复燃不断造势营销的宝骏KiWi EV,在6月也仅交付了3005辆。 不过话又说回来,仅靠五菱口碑背书就想躺赢也不太现实,上市半年就销声匿迹的五菱NanoEV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五菱推出了不少全新车型,但大都是高开低走,在市场上很难做到稳定输出。难道五菱新生代阵营中,真的只有宏光MINI EV在秀? 带着这个问题,咱们来看一下五菱汽车这些新生代车型的市场处境。 五菱凯捷Victory是五菱汽车旗下的首款银标车型,站得起点可以说是很高了,开局也还算完美,首月销量接近7千,次月销量就轻松破万。就在人们开始吹嘘五菱又打造出一款“神车”时,凯捷的销量开始出现颓势,并且这一滑直接触底。在今年一季度,五菱凯捷累计销量8031辆,同比下滑60.2%。在5月份凯捷仅卖出了1368辆。 对于凯捷惨遭滑铁卢,不少人认为是因为车辆质量没能跟上价格提升的步伐。从某投诉平台上,可以看到不少关于凯捷的投诉,大都集中在发动机故障灯亮、影音系统故障、转向异响、变速箱顿挫等问题上。而在C-NCAP碰撞测试中,五菱凯捷撞出明火的四星成绩,也让不少人对其安全性产生怀疑。 之前1.5T(147马力)+CVT的组合,由于动力比较弱,被不少人调侃是“小马拉大车”,如今虽然推出了177马力的1.5T高功率版本,但销量依旧没有明显起色。失去的信任,想要再找回来显然需要时间的考验。 五菱星辰是五菱在去年推出的一款主打智能车机的10万级紧凑型SUV,在五菱的造势宣传下,这款车在初期确实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可惜依旧没能摆脱“爆款魔咒”,在今年1月份销量触顶达到1.5万辆时,销量就一泻千里,在5月份仅卖出4412辆。 出现销量断崖式下跌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五菱星辰“换壳”换得不彻底。虽然五菱将其包装成品牌向上的战略型SUV,但这款车的灵魂却依旧是宝骏530,车身轴距、底盘悬架类型基本保持一致,发动机采用的也都是代号为LJ0的1.5T直列四缸发动机,而这款发动机在各大投诉平台以抖动和异响闻名。 产品力不济,面对的竞品又都是哈弗M6、欧尚X5、长安CS55PLUS这种老炮车型,在没有核心技术的赋能下,造势的新鲜劲儿一过,五菱星辰自然就被打回了“原型”。 此外,像宜商宜家的中大型SUV五菱征程,在去年8月份上市后同样陷入了“高开低走”的魔咒,销量从最高时的0.56万一路滑至今年5月份的百余辆。大空间和多样性的座椅布局,确实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用车需求,但羸弱的动力以及频频出现的质量问题,仍旧是桎梏其发展的枷锁。 目前五菱在6月份又上市了一款定位比凯捷低一级的五菱佳辰,该车在5月份已经卖出0.53万辆,算是个不错的兆头,就是不知道这股势头能保持多久。 五菱在国内消费者心中有着颇高的口碑,这也是为何五菱的车型能被频频“封神”的原因。然而五菱在核心技术和产品力没有竞争优势的情况下,通过口碑来获取消费者的认可,这显然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行为。希望五菱在喊着“为人民造车”的口号造车时,多想想人民需要的车是什么样的。        原文标题 : 五菱新生代,除了宏光MINI EV,还有谁能秀起来?
  • 无极五总代理_6月车市淡季不淡,卖得最好的15款车全部增长,6款破3万辆

    无极五总代理_6月车市淡季不淡,卖得最好的15款车全部增长,6款破3万辆

    摩登2
    清风徐徐,夏蝉长鸣,夏天的痕迹慢慢地进入眼帘。随着六月汽车销量的出炉,2022年的上半年销量也随之浮出了水面,阿贵君统计了一下全车型的6月销量前15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谁吧。 先来看看六月的TOP15销量榜单。可以看到,在销量榜单中仍旧是以轿车为主,SUV为辅。不过这个月有所不同的是,销量排行榜第一的宝座居然给一辆SUV车型坐了去。 排名第一的特斯拉Model Y本月销量达到了吓人的52150辆!同比增长高达348.68%。而轿车车型的特斯拉Model 3也是排在了榜单第9的位置,6月销量达25788辆。 前三个月因为上海工厂停工等影响,特斯拉一度无缘榜单。但是在全面复工复产后,特斯拉销量直接呈井喷式爆发,力压东风日产轩逸以及五菱宏光MINI一头,夺得榜首。阿贵君猜测特斯拉销量的井喷可能也是存在前几月订单积压的原因。 榜单第二三名则是榜单的常客,东风日产轩逸和五菱宏光MINI。 东风日产轩逸在本月中卖出了45767辆,同比增长11.11%,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棒的成绩了,但是奈何本月特斯拉“开挂”呀! 而五菱宏光MINI也是卖出了39798辆的成绩,同比增长了36.56%,仍然是微型车市场无可置疑的第一名。 第四名的一汽丰田卡罗拉6月销量为33557辆,同上月19687的销量相比可以说是增长迅猛了,直接超越了比亚迪宋排在第四名。 到了第五名终于得见比亚迪了。 比亚迪宋6月销量31787辆,同比增长122.07%。比亚迪宋作为5月的榜首,销量为31977辆,相较于6月可以说依旧保持着稳定的发挥,但是奈何这个月的对手真的都太强了呀! 同样的,比亚迪汉也是一个情况。6月销量为25209辆,相较于5月的23934台可以说是稳中有进,但是排名却不进反退至第10名。足以见得本月榜单态势之凶猛了。 榜单的第6,第7名则都由大众包揽。 第6名上汽大众新朗逸,6月销量为31485。第7名的一汽-大众新宝来销量则为28217辆。这个成绩相比于上个月都有近一万的增长。 第8名则是比亚迪秦,6月销量26383辆,同比去年增长了70.11%。也是一个很稳定的成绩。 第11至15名分别是销量为24326辆的东风本田CR-V,22651辆的广汽丰田凯美瑞,21040辆的哈弗H6,20497辆的广汽本田雅阁,20384辆的一汽-大众迈腾。 贵言堂: 本月销量可以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TOP15榜单中的车型月销都超过20000台,且同比增长基本都为正数。正如阿贵君上月预测的淡季不淡的市场表现也正在崭露头角,车市复苏的迹象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阿贵君认为这种火热的市场下个月不出意外的话还将持续,不知道您是否认同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看法。        原文标题 : 6月车市淡季不淡,卖得最好的15款车全部增长,6款破3万辆
  • 无极五总代理_6月SUV销量公布:特斯拉Model Y夺得第一,本田CR-V进入前三

    无极五总代理_6月SUV销量公布:特斯拉Model Y夺得第一,本田CR-V进入前三

    摩登2
    文魏无羡 日前乘联会公布了6月SUV销量排行情况,乘联会销量数据显示,6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94.4万辆,同比增长22.7%,其中SUV细分市场6月销量为87.9万辆,同比增长21.2%,环比增长47.8%,今年1-6月,SUV累计销量为424.6万辆。 下面我们对排名靠前的车型进行简要解读。 NO.1特斯拉Model Y 特斯拉Model Y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6月销量达到了52150辆,同比暴增348.7%,同时也创下了自身在华销量新高及最好成绩。此前因为疫情冲击,特斯拉产能受到压制十分明显,随着上海复工复产,其销量也迅速攀升,单车破5万,在存量竞争的当下,其实并不多见。 NO.2 比亚迪宋 因为特斯拉的强势崛起,比亚迪宋本月虽然销量也突破了3万辆,达到了31787辆,同比增长了122.1%,但仍然只能屈居第二,实在是不是宋不够好,而是特斯拉Model Y太强了。要知道宋目前也面临着产能不足的苦恼,在《车质网》甚至频繁出现“未按时交付”之类的投诉,从侧面说明宋的热销。 NO.3本田CR-V 本田CR-V作为一款燃油SUV,6月销量为24326辆,同比增长62.9%。CR-V作为一款合资SUV,此次销量表现确实不错,这主要受益于产能释放及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刺激和自身产品实力的双重影响,CR-V的强势也说明了消费者对其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NO.4哈弗H6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随着新能源SUV的崛起,哈弗H6在销量增长上逐渐面临一些压力,此次排名退居第四位,甚至落后于CR-V,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车市竞争更为激烈,风云变幻下,没有永远的王者,虽然仍然取得了21040台的销量,但我想哈弗对这一成绩恐怕并不满意。 NO.5长安CS75 长安CS75在6月份销量为19696辆,同比下滑0.8%,这样的销量虽然不算非常出色,但是在新能源车大行其道的当下,CS75系列车型能稳住基本盘也算不错了,尤其是下滑幅度上也并不算很大。 除了上述5款车型外,奥迪Q5、丰田RAV4、比亚迪元PLUS、探岳、本田XR-V分列第6-10位,其中奥迪Q5、探岳销量增幅较为明显,而丰田RAV4、XR-V销量则有所下滑,整体上看涨跌不一。 值得关注的是,理想ONE在6月份销量达到了13024辆,同比增长68.9%,也进入了销量排行榜TOP15之列,这样的销量成绩在造车新势力中也算表现十分出彩的。当然,其销量攀升的重要原因也和新能源车整体渗透率的迅速提升密切相关。 写在最后: 新能源车的崛起虽然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是涨势如此凶猛、速度如此之快相信还是超越很多人认知的,而风口的变化显然也让此前相对固定的销量排位产生变化,对于厂商而言,尤应注意,跟随市场迅速调整策略,方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本文作者魏无羡,转载需注明出处)        原文标题 : 官宣:6月SUV销量公布,特斯拉Model Y夺得第一,CR-V进入前三
  • 摩登2信誉吗_车辆购置税减征拉抬国内汽车消费,6月车企销量涨势明显

    摩登2信誉吗_车辆购置税减征拉抬国内汽车消费,6月车企销量涨势明显

    摩登2
    为了拯救低迷车市,国家决定自今年6月1日起,对2.0L以上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新政实施一个月以来,国内车市气氛明显回暖,汽车消费大幅回升。 虽然6月份国内油价几次调高,但受政策利好鼓励,汽车销量开始走出谷底,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有分析认为,随着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下半年国内车市会出现一波增长行情。全年汽车销量将超过上年。 6月减征车购税71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7月3日发布数据: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实施一个月来,全国共减征车辆购置税71亿元,减征车辆109.7万辆。其中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征税款34亿元,占比约48%;1.6升至2.0升排量乘用车减征税款37亿元,占比约52%。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 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正式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要求自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也就是说,要在7个月时间里,共减征车辆购置税600亿元人民币。按照国家税务局的数据,6月份减少车购税71亿元,减征车辆109.7万辆,每辆车平均减征6472元。如果按此计算,减征600亿车购税可惠及927万辆2.0L以下乘用车。 为拉动汽车消费,各省市陆续出台购车补贴、以旧换新和放宽限购等激励政策,汽车企业也推出相关鼓励购车措施。有分析认为,本轮鼓励汽车消费政策措施,将带动整车市场增加200万辆销量,促进销售额3000亿-3500亿元,同时或将带动全产业链超过5000亿元的经济增长。也有权威机构认为,在一揽子汽车消费政策刺激下,今年有望新增250-300万辆汽车销量。 6月车企销量涨势明显 受刺激消费政策影响,刚刚过去的6月份,许多车企的传统能源乘用车销量环比、同比均出现增长。 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山崎庄平表示:在国内疫情总体形势改善,以及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努力下,我们的生产和销售以及消费者生活逐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本月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的逐渐复苏。 6月份 东风有限乘用车板块销量达到91867辆,环比增长64.3%,同比增长0.6%。广汽集团7月5日发布产销快报,6月生产汽车23.25万辆、销售汽车23.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1%和41.2%。其中主打电动汽车的广汽埃安生产汽车23786辆、销售汽车24109辆,同比增长194.9%、182.4%。在旗下各品牌中涨幅最高。一汽-大众6月销售新车214255辆,同比增长45.5%、环比增长39.8%。 部分车企上半年销量数据 虽然6月份的汽车销量统计还没有出炉,但许多汽车4S店反映,进入6月以来,进店人员和订单量显著提高,汽车消费气氛浓厚。许多以前观望的消费者开始下订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重点企业上报的周报数据推算,2022年6月,汽车行业销量预计完成244.7万辆,环比增长34.4%,同比增长20.9%。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优异 延续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井喷行情,今年上半年无需缴纳车购税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高歌猛进。6月份表现最好的当属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比亚迪6月份销售新能源汽车134036辆,同比增长224.02%,环比增长16.61%。 图片源于网络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汽车上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20.9万辆,同比增加110.6万辆,增长100.26%,创历史新高。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19.90%。 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00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23%。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810.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93%。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销售新能源汽车641350辆,同比增长314.90%。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603783辆。比亚迪在保持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地位的同时,上半年还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广汽埃安今年6月份销量24109辆,上半年销量100251辆,成为今年上半年新势力智能纯电销量冠军。小鹏汽车6月份交付新车15295辆,同比增长132.98%。今年1-6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68983辆,同比增长124.42%。据中汽协统计,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207.1万辆和200.3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双双超过200 万辆。6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双超50万辆。上半年达到250万辆没有问题。 一般而言,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500万辆没有问题。但也有机构作出更加大胆的预测,认为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以超过600万辆。(完)        原文标题 : 一锤定音:车购税减征拉抬国内汽车消费
  • 无极平台网站_都说燃油车会被淘汰,但电车和油车之间,还差一个“超级快充”!

    无极平台网站_都说燃油车会被淘汰,但电车和油车之间,还差一个“超级快充”!

    摩登2
    电动车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相当的迅速,产品的选择不断增多,更新换代速度也快。不过,目前最致命的还是“里程焦虑”以及“充电焦虑”,这两大问题一直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 续航里程,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的补能频次和出行半径。不过近几年,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动汽车的理论续驶里程得以增长。最近上市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基本都在400-600公里左右,有的品牌甚至宣传最高可以实现1000公里的续航。 不过,锂电池在低温条件下活性下降,再加上空调等用电器的影响,会导致续航里程出现一定幅度的“缩水”。通过一些媒体的实测和用户的反馈,实际使用工况下,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与标称值之间,最高甚至存在30%-40%的差距。 但在电芯材料没有重大突破的条件下,目前主流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均在300wh/kg以内。想要获得更长的续航,目前只能靠堆电池的方式。可是,由此而增加的成本,还是要用户来买单的。 因此,从现阶段来看,过长的续航里程,似乎并不是普及电动车的好方法。对于长续航里程汽车来说,电池电量基本在60~100kwh之间,在充电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充电时间必然变长,里程焦虑正在演变成充电焦虑。要进一步普及新能源车型,从根本上要提升补能的效率。 现在的新能源企业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发展的,大概分为两种技术路线。有一拨企业采用了换电模式,譬如蔚来、吉利、长安、上汽、宁德时代等。而最具代表性的蔚来,目前已经建立了将近1000个换电站,累计换电达1000万次。不过相比于充电桩,换电站投资成本更高,而且消费者接受度可能更低。 另一拨企业则是走大功率快充路线,也就是提高充电速度。 目前,市面上的充电桩分为交流桩和直流桩两大类,一般交流桩(慢充)功率分为3.5kw和7kw,采用220V交流电;而直流桩(快充)的功率有30kw、60kw、120kw、240kw等多个等级。而大功率快充,通常是指功率在200kw以上的超级充电桩。 目前,充电速度比较快的特斯拉、极氪走的都是400V架构的大电流路线,前者配合自身的250kW充电桩,峰值工作电流可达600A;后者峰值充电功率可达223kW,最大充电电流也是600A。 为了解决大电流的问题,不少企业采用了800V高压平台的方案。而最早的800V方案,是保时捷于2019年在Taycan上实现的。充电4分钟,续航100公里,15分钟充电80%,可谓是早期布局大功率快充的典型代表。 此外,还有小鹏、比亚迪、广汽埃安、极狐、岚图、吉利、长安等国产品牌也对外宣称,已经入局超级快充。而首款搭载800V高压平台方案的小鹏G9,也即将在下半年发布亮相。如果能有如此的补能效率,相信电动车用户的“续航焦虑”将不复存在,替代燃油车,也指日可待! 小结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在电池材料没有出现重大突破的条件下,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已经出现边际递减效应,500-600公里的续航里程,基本能满足绝大部分消费者的日常使用。 想要更进一步提升电动车的使用体验,或者说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它,缩短补能时间是关键。除了800V高压平台的应用,大功率充电桩的普及也必不可少。 虽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能看到电车和油车之间,似乎只是差一个超级充电桩而已。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的看法。        原文标题 : 都说燃油车会被淘汰,但电车和油车之间,还差一个“超级快充”!
  • 摩登2建设_4亿再拿地!比亚迪深汕园区投资已追加至250亿

    摩登2建设_4亿再拿地!比亚迪深汕园区投资已追加至250亿

    摩登2
    撰文 | 魏文林 来源 | 选址960 1262字,约需3分钟 6月27日,深圳公共资源交易网公告显示,深圳比亚迪汽车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以4.03亿元竞得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的一宗工业用地的使用权。 信息显示,该地块编号为E2021-0013,土地面积55.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9.80万平方米,起始价、成交价均为4.03亿元,综合楼面单价403.81元/平方米,地块位于鹅埠镇深汕大道与创智路交汇处东北侧,使用年限30年。 据悉,这是比亚迪在深汕片区第二次拿地。 在该地块东侧,是比亚迪于去年10月摘得的E2021-0010宗地,后者面积40万平方米,用于建设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深汕)一期项目,该一期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0亿元,员工规模达1.8万人。 首次摘地后不久,比亚迪又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达成了追加投资的合作。2022年1月30日,双方签订协议。比亚迪在原有一期项目投资50亿元的基础上,又追加投资200亿元用于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为1000亿元。 近年来,比亚迪不断加大在深圳的投资力度,主动融入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项目,从一期投资50亿元,到二期投资200亿元,投资量级跃升,将显著助力深汕合作区建设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集聚。 需要指出的是,深汕合作区较为充足的土地供应为企业落户提供了便利条件。信息显示,2022年度深汕特别合作区计划供应国有建设用地505公顷,其中产业用地370公顷,为实现汽车产业更好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 此外,深汕特别合作区近年来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合作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精心规划建设深汕智造城,着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格局。据悉,深汕特别合作区仅用了35天就完成比亚迪深汕项目一期A地块40万平方米土地整备,项目从对接、谈判、征拆到开工建设用时仅77天,创造了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建设的“深汕加速度”,这也让产业界看到了深汕特别合作区主动承接深圳市产业转移和先进技术转化,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项目落地的实力和决心。 据公开资料显示,除此次出让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块外,深圳近期还成功出让另外3宗用地,均以底价成交,总成交价为11.87亿元。成交地块分别为南山粤海街道一宗商业用地、坪山两宗工业用地。 其中,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底价11.27亿元竞得南山区粤海街道T107-0097宗地,地块用途为商业用地,土地面积4795.79平方米,建筑面积2.79万平方米,挂牌起始价11.27亿元,土地使用年限40年。 另外两宗坪山工业用地中,深圳光峰控股有限公司以底价5200万元竞得坪山区坑梓街道G14311-8035坪山工业宗地。该地用途为普通工业用地,准入行业类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土地面积2.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90万平方米,挂牌起始价5200万元,土地使用年限20年。光峰控股表示,未来将在此建设激光显示产业链集群。 另一块坪山区龙田街道G13122-8013宗地,被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底价840万元竞得。用途为普通工业用地,准入行业类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土地面积4096.52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挂牌起始价840万元,土地使用年限20年。        原文标题 : 4亿再拿地!比亚迪深汕园区投资已追加至250亿
  • 无极五总代理_全新本田雅阁路试谍照曝光,明年亮相,或新增纯电车型

    无极五总代理_全新本田雅阁路试谍照曝光,明年亮相,或新增纯电车型

    摩登2
    B级车一直是很多家庭用车的首选,这其中日系B级车中,口碑一直很不错的有丰田凯美瑞、日产天籁以及本田雅阁,这几款车型可谓是英雄惜英雄,经历过风雨,坚持到现在,也在寻求变化。而本田雅阁此次的升级却被喷了,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新车。 近期我们从网上获取了一组全新一代本田雅阁的路试谍照,先看下可见的产品力。外观方面,前脸部分中网格栅立体化,两侧的大灯纤长犀利,猜测还是会沿用LED的矩阵式大灯。前脸最吸睛的是采用了巨大的长条状进气口,让车头的气势拿捏住了,整车前脸不再显得中庸无趣,增加了几分运动感和潮流感。 车身侧面能看到依旧是溜背式设计,和现款车型一样。尾部有所变化,微微翘起的设计,期待其采用贯穿式尾灯的设计,这样更加整体性。其次底部是双边共双出的排气设计,和前脸一样,似乎都在往运动个性的方向发展。 动力参数也有所曝光,新车预计会推出燃油版、混动版和纯电版,纯电版目前只是传言,并为确切消息透露。其中燃油版可能还是会搭载1.5T发动机,最大功率能达到143千瓦,峰值扭矩260牛·米,这也是被吐槽的一个点,1.5T真的不太能满足消费者的期待,不过现如今可能更多的目光还是在混动车型和纯电车型上,所以本田未将燃油车型的动力提升,或许有这样的考量?再看混动车型,将会搭载2.0L混动系统,其综合最大功率能达到158千瓦,峰值扭矩315牛·米。总的来看,动力部分新车的市场竞争力稍显弱势。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雅阁近期的表现,目前来说雅阁的销量依旧是不错,今年前五个月累计销量达到了7.7万辆,结合当下的环境,表现很不错。而新车如果想要保持该数据,或者有所突破,也许我们要看其纯电动车型是否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另外新车预计会在2023年初正式首发亮相,这些老牌强者面对新的环境到底会打一张怎样的牌呢?还是值得期待的。        原文标题 : 全新本田雅阁路试谍照曝光,明年亮相,或新增纯电车型
  • 摩登2电梯_新型杜邦?eCool技术提升电动汽车冷却管路性能和可持续性

    摩登2电梯_新型杜邦?eCool技术提升电动汽车冷却管路性能和可持续性

    摩登2
    创新多层结构能够显著提高电动汽车冷却管路的设计自由度并降低全球变暖潜值(GWP)。 (瑞士日内瓦,2022年6月15日)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于近日发布了新型eCool技术,该技术是专门为高压电池包内外部多层冷却管路的挤出生产而开发。为最大限度地实现电池运行、安全性和续航里程,电动汽车需要更长的冷却管路,以确保出色的热管理和能量管理——eCool技术有助于解决冷却管路增加带来的挑战。 “冷却管路对于维持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同时,作为一项大型零部件,冷却管路对于提升汽车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贡献。eCool技术为电动汽车行业提供了一款高性能、高灵活性、高性价比且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汽车业务全球市场总监Laurent LefebVRe先生表示。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所需要的冷却管路长度可达燃油车的三倍以上。对于这些大型部件,工程师面临的挑战就是要找到一款可持续同时对冷却液具有耐腐蚀性的解决方案。杜邦™ eCool技术基于杜邦™Zytel® LCPA长链聚酰胺产品与热塑性烯烃弹性体共挤工艺,相比更厚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胶管和其他热塑性管路组件,是一款极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eCool技术不但可大大减轻冷却管重量,同时对各种电动汽车冷却液具有更强的耐受性,成本竞争力也极高。此外,杜邦内部评估结果显示,与单层PA12管相比,eCool解决方案能够将冷却管的全球变暖潜值降低一半以上。 新型eCool管路解决方案可轻松进行挤出和热成型工艺,其具有以下优势: · 轻量化:相较织物增强厚EPDM橡胶管,重量更轻 · 可持续发展:全球变暖潜值低于某些可作为替代材料的柔性聚酰胺热塑性塑料 · 耐冷却液/耐水解性:对冷却液的化学成分具有阻隔性和抗应力性 ·定制化:可在杜邦汽车电气化卓越中心测试和定制 · 成本:为电动汽车冷却液管路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设计自由度:热塑性烯烃弹性体层的结构可定制,以提高冷却管的柔韧性 位于日内瓦的杜邦汽车电气化卓越中心以及全球各地的应用开发中心都能为eCool技术提供生产支持,包括先进的CAE/FEA模拟、挤出试验、后加工工艺支持、焊接与爆破压力测试、热空气和化学老化前后的机械性能评估,以及耐盐应力腐蚀开裂、抗冷冲击和弯曲试验。借助杜邦的工业级加工设备,客户能够在接近商业化的条件下生产冷却管,然后再针对必要的流程和后加工工艺进行测试。 除了最新的eCool技术以外,杜邦还为汽车电气化提供了众多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包括: 用于电机复合骨架的杜邦™Zytel® HTN材料 用于塑料/金属复合冷板的杜邦™Zytel® HTN材料,大大提升电芯的耐久性和热管理性能杜邦™Zytel®和杜邦™Crastin®橙色规格,颜色持久稳定,适用于高压端子和连接器、汇流排、高压开关与继电器杜邦™Zytel®和Zytel® HTN改性产品,可在各种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接触腐蚀性流体和耐受高低压负荷杜邦™Crastin® HR水解稳定PBT树脂,适用于开关、连接器和电子控制单元 欢迎莅临2022年K展6号展厅C43杜邦展台,了解上述解决方案,以及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推出的其他先进创新解决方案和技术。三年一度的K展是全球领先的塑料与橡胶行业贸易展,今年将于10月19日至26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 关于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 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M&M)为汽车、电子、工业、消费品、医疗、光伏和通信市场提供广泛的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在聚合物和材料科学领域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M&M与客户一起推动创新。我们的材料系统解决方案能够满足整个价值链中客户的最为苛刻的应用和环境要求。 关于杜邦 杜邦公司(纽交所代码:DD)提供以科技为基础的材料、原料和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全球创新推动者之一,为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革新。我们的员工运用多样化的科学技术和专业经验,协助客户推进他们的创意,在电子、交通、建筑、水处理、健康保健和工作防护等关键市场提供必要的创新。
  • 北京摩登2_智能驾驶公司几何伙伴获SAE独家战略投资

    北京摩登2_智能驾驶公司几何伙伴获SAE独家战略投资

    摩登2
    电车汇消息:6月30日,上海几何伙伴智能驾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几何伙伴”)近日宣布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本轮由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SAE”)独家投资。 这是几何伙伴继今年2月获得博原资本独家战略投资后,又斩获了新一轮战略融资。 几何伙伴成立于2018年10月,以自主研发的4D毫米波成像雷达为主传感,结合可见光视觉、红外成像等传感器打造全天候像素级融合感知系统,自主研发了集“感知、决策、规划、控制”为一体的全栈式自动驾驶系统软件,能够提供面向L2-L4基于机器感知和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软硬件集成系统和总体解决方案。 几何伙伴与SAE将随着此次投资开展深度的合作关系,二者将进一步优化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战略布局,其中包括: 1.建立“上海完全自动驾驶(FSD)感知融合与智能决策工程中心”; 2.开发高性能FSD计算平台(NPU); 3.助力上海新一代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区试点,建设一个包括FSD相关芯片、软件、测试和应用创新的生态系统; 加强自动和无人驾驶领域的计划,以促进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 SAE中国区总经理徐秉良看来,把握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浪潮,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是SAE当下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期待几何伙伴积极参与SAE标准委员会的相关工作。 几何伙伴CEO薛旦表示,自动驾驶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全行业更深入的协同合作。几何伙伴也将发挥本土优势,积极参与SAE标准委员会及其管理的各大自动驾驶联盟组织,与全球各大技术前沿企业围绕知识共享、标准建立、生态建设等展开多维度的协同合作。 —END  电车汇  2022/7/1        原文标题 : 智能驾驶公司几何伙伴获SAE独家战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