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极平台网站_激烈角逐第九届CEVR!问界M7双奖傍身,全能表现全场最佳

    无极平台网站_激烈角逐第九届CEVR!问界M7双奖傍身,全能表现全场最佳

    摩登2登录
    7月24日,以“享驭天境·智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九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简称“CEVR”)完美收官,本次大赛亮点颇多,在美丽的青海湖畔,多款高性能新能源车型上演了速度与激情、智能与科技的较量,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赛事。其中,问界M7作为7月4日刚刚推出的全新车型,在赛场上备受瞩目。在操控性能、自动泊车、涉水能力、外观设计、科技配置、续航能力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SUV增程组最佳操控性能奖、最佳突破奖,综合成绩名列前茅,成为本届比赛中的焦点车型。 汽车圈饕餮盛宴,CEVR见证新能源汽车高光时刻 7月22日,CEVR正式启动,各位赛车手与驾驶的车型尽情驰骋,展示车辆强大的操控性能和智能科技水平。本次CEVR挑战赛上,问界M7、比亚迪元Plus、极狐阿尔法S、长安深蓝SL03纯电版、哪吒U·智、比亚迪海豚、岚图梦想家等车型齐聚青海,带来了一场竞技大戏。 本次大赛包含6个专业评测项目,分别为在市区封闭场地内举办的性能评测赛(操控、涉水)、主观评测赛(科技、外观)以及环湖评测赛(续航、节电能力)。问界M7在赛程中轻松完成了操控性能、自动泊车、涉水能力、外观设计、科技配置、续航能力、场地竞速项目。在行业领导和专业媒体的见证下,问界M7力压一众车型SUV增程组最佳操控性能奖以及最佳突破奖,为大家上演了精彩绝伦的赛事。 前女排世界冠军薛明在比赛过程中试驾问界M7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真正开起来这款车的时候,是非常惊喜的,作为SUV车型,驾驶起来非常灵活,包括人机交互非常智能。座椅也非常舒服,很适合家庭使用。像我现在出去郊游经常开长途,觉得这款车很合适,给我非常舒适的体验。” 实力才是硬通货,问界M7诠释何为“全能选手” 在高手如云的CEVR挑战赛上,问界M7表现突出,在操控、涉水、科技、外观、续航、节电等6个部分展现出赛力斯汽车新能源技术强大的综合实力。 在性能操控测试中,作为大型新能源SUV的问界M7并没有忽略操控性能的打造,获得SUV增程组最佳操控性能奖。从参数上看,问界M7四驱版最大输出功率330kW,最大扭矩660N.m,0-100公里加速最快仅需4.8秒,黄金动力组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问界M7采用低灵敏度车身结构,前悬架采用增强麦弗逊独立悬架,全新设计了避震器弹簧结构,增强过滤颠簸路面的柔和感。后悬架采用H型多连杆独立悬架,在操控方面提供了更高的侧向控制,车辆操控和车身稳定性更好,驾驶问界M7的选手在场上迅猛出击、灵活过弯,带给现场观众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感官体验。还有全方位调校舒适性底盘,配合流固一体的液压衬套,让问界M7在路况复杂多变的高原地区也游刃有余。 问界M7是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设计的第二款车型,在智能方面更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出色的智能化表现也在赛道上得到验证,得益于HarmonyOS智能座舱以及高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问界M7在智能语音交互和自动泊车等项目中获得第一名。车机“天花板”HarmonyOS智能座舱不仅操作灵敏顺滑,应用丰富,还支持手机等多终端应用无缝流转。智慧语音小艺拥有智能四音区精准识别、可视即可说、60秒连续对话等优势,非常契合当下年轻人的用车需求。 在涉水测试中,参赛车辆先进行第一轮20厘米水池深度评测,规定时间内完成即通过评测,随后进行第二轮40厘米水池深度的涉水极限挑战。问界M7轻松通过,成为现场的焦点。这与问界M7对于车辆气密性与新能源车的整个系统的绝缘性有着很高的要求。问界M7设计之初就按照C-NCAP 5星标准安全结构设计,不管是驾驶、操控、电池,还是座舱安全环保,都构建出极致安全的驾乘保障。 在续航与节能方面,问界M7搭载纯电驱智能增程平台,其采用前驱为主、后驱为辅的控制策略,可以在长时间高负荷的比赛中,合理的分配功率输出,从而实现更长续航。官方的续航数据为在CLTC工况下,后驱版可实现续航1220公里,四驱版可实现续航1100公里。在本次续航能力测试中,问界M7行驶了899公里,表显还剩余里程298公里,实际续航达到 1197公里,即使在高海拔复杂的路况条件下也达到了官方标定的续航里程,是名副其实没有续航里程焦虑的车型。 CEVR挑战赛向来以实力论英雄,只有真正的硬核实力才能带上“金腰带”,在强者如云的赛场,问界M7用成绩证明了赛力斯汽车的技术积淀,向大家展示了国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和研发能力。通过CEVR赛事,也必将继续激励赛力斯汽车以及其他品牌不断刷新产品极限,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征程。
  • 摩登2建设_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市场解析:比亚迪高歌猛进;大众品牌大器晚成;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

    摩登2建设_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市场解析:比亚迪高歌猛进;大众品牌大器晚成;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

    摩登2登录
    6月车市强势回暖,新能源销量再创新高。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跨过千万辆大关,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不再小众。未来,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燃油车的替代产品,快速增长趋势还将持续。 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创新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0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市场占有率达到23.8%,延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达到24.0%,中国品牌乘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达40%。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尽管也受疫情影响,但各企业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链资源优先向新能源汽车集中,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整体产销完成情况超出预期。(见图表1)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月度数据监测报告》 从月度销量走势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走出今年4月份的较低值,6月产销表现更是好于历史同期,以59.6万辆的月度销量达到近几年来的最高点。分析认为,6月份车市出现超预期增长,与各地出台的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政策密切相关。(见图表2)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月度数据监测报告》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6月份获得如此好的表现,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前一段时间的涨价潮对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影响并不大。业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模式是订单销售,目前各车企还有较多涨价前的订单待消化,再加上6月各地促销政策的推动,造成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火爆;二是现阶段油价高企,反衬出新能源汽车的低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消费者在购车时会更多地考虑更省油的插混产品;三是新能源汽车用户更年轻化,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小幅涨价不影响其购买热情。 但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压力依然较大。自2022年2月份以来,受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产业链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被迫上调,车企生产端和市场消费端都承受了很大消化成本的压力,也必然会导致产品结构的调整。但与此同时,国内外锂资源产能将陆续提升,预计未来动力电池及原材料价格将回归理性。 综合对全年汽车市场的判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并将于今年提前完成国家制定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20%”的销量目标。 市场下沉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为23.8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为25.60%。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不断攀升,2022年6月份高达43.66%,占比稳超四成;1-6月则为40.30%,远远高于市场整体水平。(见图表3)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月度数据监测报告》(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期汽车整体市场销量) 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增强,直接体现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新能源汽车在所有汽车中的占比)的不断提升上。历史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从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3年多时间渗透率从1%快速提升到5%;从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受行业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增长出现短暂停滞;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行业又走上增长快车道。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上半年的渗透率已高达21.6%。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曾表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是简单的一条线渐进,从1%到5%很慢,但从15%到30%很快,这和技术成熟、消费心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有关系。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不仅由于产品力和性价比持续提高,消费者的认同也至关重要。消费市场下沉和消费群体年轻化,都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利好。据中汽协统计,在国内一线城市销量增长的同时,二线及以下城市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持续增加,市场进一步下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是保障汽车产业平稳发展的重要途径,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规模,促进汽车消费。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的双重拉动,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向好提供了坚实基础。
  • 无极平台网站_科幻造型也惊艳!旗舰SUV长这样,可吗?星途AtlantiX概念车预告图发布

    无极平台网站_科幻造型也惊艳!旗舰SUV长这样,可吗?星途AtlantiX概念车预告图发布

    摩登2登录
    日前,星途汽车发布了AtlantiX概念车的最新预告图,新车造型时尚前卫。据官方表示,这款概念车上的设计元素将会延续到量产车M38T上,而这款车将会是星途的全新旗舰SUV。 作为代表星途品牌未来产品设计方向的概念车,AtlantiX承载着品牌战略转型和升级的重任。据星途设计团队表示,这款车的设计灵感来自广州大剧院,通过大量不规则的几何型面来表达刚柔并济的视觉效果。 外观方面,新车造型充满未来感和神秘感,两侧前大灯采用贯穿式设计,封闭式格栅两侧为大小和方向均不规则的三角形镂空设计,竖向设计的日间行车灯很有特色,搭配些许中国风味道的前唇,给人过目不忘的新鲜感。 值得一提的是,星途将概念车的灯语设计由传统的“点”和“源”转向“光束”和“矩阵”,点亮后流光溢彩,极具辨识度。 车身侧面造型流畅,平直凌厉的腰线自前机盖延伸到后尾灯,车窗上边沿和车门底部采用金色装饰条进行点缀,下沉式造型的车顶、锐利的侧裙线,以及旋风样式的轮毂,强化了整车的运动属性。 车尾造型层次感很强,车顶配备的一体式扰流板集成了高位刹车灯,贯穿式尾灯设计与前脸相呼应,造型简约的后包围采用镀铬饰条装饰,并融入四出的排气布局。 内饰方面还没有更详细的新车信息,从预告图来看,多条层叠光带给人穿越之感,预计座舱设计也会主打科技感和未来感。        原文标题 : 科幻造型也惊艳!旗舰SUV长这样,可吗?星途AtlantiX概念车预告图发布
  • 摩登2品质_有王炸潜质!雷神混动加身,吉利全新紧凑型SUV官图发布

    摩登2品质_有王炸潜质!雷神混动加身,吉利全新紧凑型SUV官图发布

    摩登2登录
    7月22日,吉利官方正式发布旗下全新紧凑型SUV的官图,新车代号为FX11,基于CMA架构进行打造。根据此前消息,新车未来很有可能加入“星”家族。 外观方面,新车延续了Vision Starburst概念车的设计风格,并采用了吉利家族最新的设计语言,棱角分明的前脸极具科技感,时下流行的贯穿式LED前大灯组与大尺寸的盾型进气格栅连成一体,黑色中网由呈矩阵式排列四边形模块组成,搭配可发光的品牌LOGO,整体极具辨识度。 新车的车身尺寸为长4670mm、宽1900mm、高1705mm,轴距为2777mm。车身侧面造型硬朗饱满,多用直线条进行勾勒,并采用悬浮式车顶设计,而明显上扬的腰线和大尺寸旋风式运动轮毂,则营造出整车蓄势待发的运动气质。 层次分明的尾部造型同样着重凸显科技感,车顶扰流板正中集成了高位刹车灯,犀利设计的后尾灯组则采用了时下流行的贯穿式设计。 动力方面,结合此前消息,预计新车将搭载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和1.5T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并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它们的最大功率分别为160千瓦和133千瓦,峰值扭矩分别为325牛米和290牛米。此外,稍晚推出的新车还将搭载雷神混动系统(1.5T+3DHT油混、1.5T+3DHT插混)。        原文标题 : 有王炸潜质!雷神混动加身,吉利全新紧凑型SUV官图发布
  • 摩登2安全吗_对标埃尔法,前脸神似库里南,500万内最好的MPV来了!

    摩登2安全吗_对标埃尔法,前脸神似库里南,500万内最好的MPV来了!

    摩登2登录
    继昨天极氪纯电MPV无伪装谍照曝光之后,7月22日,极氪直接正式官宣新车预告图,并明确了新车命名为极氪009。 从官方预告图可以看到,新车前脸酷似劳斯莱斯库里南,设计语言与极氪001以及领克系差异巨大。车身侧面采用平直线条设计,并配备类似烟花的放射状轮毂,整体线条十分硬朗。 尺寸方面,从近日曝光的谍照来看,新车宽度几乎与一台拖车平齐,预计超过2米,车长预计超5米,轴距在3.1米左右,预计会是目前市面上尺寸最大的MPV。 此外,此前的谍照显示,二排配备了与丰田埃尔法相似的豪华航空座椅,三排座椅均支持电动调节。新车内饰布局基本与001相差无几。 智能座舱方面,据业内人士消息,新车仍将基于SEA浩瀚架构打造,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方面,新车将标配高通骁龙的8155芯片,辅助驾驶芯片大概率来自与吉利深化合作的Mobileye。 新车目前只推出纯电版本,标配150度的电池,续航里程预计可达到一千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从009的命名就可以预见,新车定位会明显高于极氪001,业内人士透露,起售价将达到60w以上。这意味着极氪009将成为目前市面上最贵的纯电MPV。 60万的价格虽高,但是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新车配置也拉得很高,相比起疯狂加价的埃尔法,无疑还是会拥有更高的性价比。 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60万级别纯电MPV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价格相近的跨界车高合Hiphi X月销量也只是在月销500辆的水平,所以,对于极氪而言,极氪009可能并非一款主力车型,而是提升品牌认知的一道里程碑。 有意思的是,此前理想L9、小鹏G9纷纷自称500万以内、50万以内最好的SUV,那么对标埃尔法,致敬库利南的极氪009,会否成为500万以内最好的MPV呢?        原文标题 : 对标埃尔法,前脸神似库里南,500万内最好的MPV来了!
  • 摩登2平台_被罚80.26亿元是利好?滴滴回归国内将近,造车也有了新进展

    摩登2平台_被罚80.26亿元是利好?滴滴回归国内将近,造车也有了新进展

    摩登2登录
    时隔一年,对于滴滴的处罚终于“落了地”。虽然罚款金额高达80.26亿元,但是却意味着滴滴拿到回归国内的“通行证”。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对此,滴滴出行回应表示诚恳接受,坚决服从,严格按照处罚决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深入自查,积极配合监管,认真完成整改。 换而言之,滴滴将告别“无限期”的下架,在完成整改后,有望再次回归。 01审查结束,重回市场指日可待 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货运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2015年由“滴滴打车”更名而来。除滴滴出行APP外,滴滴公司旗下还有滴滴车主App、滴滴顺风车App、滴滴企业版App等41款App。 2021年,滴滴在出行市场拥有超90%的占有率,也正是在这一年,滴滴出行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招股书,并于去年6月30日,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DIDI"。 三天后,也就是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实施了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报称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对滴滴出行APP进行了下架处理,并对其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去年12月3日,滴滴启动了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滴滴出行APP至今仍然没有上架,但此次滴滴被处罚,也代表着网络安全审查有了结果。 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16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及应用列表信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等8个方面。 并且,网络安全审查此前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不过,对于滴滴而言,随着立案调查的结束,也代表着滴滴再次获得了“通行卡”,在交完罚款整改完成后,滴滴的APP也能尽早上架,毕竟在国家有关部门审查期间,滴滴的市场份额正被“分而食之”。 02APP下架,用户流失损失惨重 滴滴下架这一年时间,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新的打车平台。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共有27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3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453.0万本、车辆运输证183.7万本,环比分别增长3.1%、4.3%。 “滴滴品牌积累的效应、用户的习惯,正随着时间慢慢流向其他打车平台。”有业内人士对“汽扯扒谈”表示,由于现在使用滴滴打车的,都是已经下载过滴滴APP的用户,也就是说滴滴APP一天不上架,我们就可以根据目前手机的销量,来推算有多少人从滴滴阵营里强制脱离。 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国内手机出货量达2801.7万部,同比增长9.2%,今年1-6月,国内手机累计出货量达到1.36亿部,其中5G手机上半年出货量为1.09亿部。 按照去年我国网民规模10.32亿人,其中网约车用户规模达4.53亿,占比为43.89%的比例来推算,今年上半年换购手机的1.09亿人中,大概有4784万网约车用户,而这些用户至今都无法下载使用滴滴打车。 上千万的用户流失,也意味着日后重夺市场之路并不平坦,在此情况下,滴滴开始了加快业务拓展的步伐。造车,则成了滴滴征战的又一领域。 03开始造车,或将收购国机汽车 今年3月,滴滴被曝出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计划,据悉,滴滴前期将面向乘用车和网约车市场打造两款车型,其中,面向乘用车市场的车型将命名为C1,定位于15万元的紧凑型纯电动轿车;面向网约车的车型为D1 Light,为D1的精简版车型,将继续由比亚迪代工生产,未来将投给旗下的花小猪打车平台使用。 为了尽快取得造车资质,滴滴有意收购新能源汽车厂商国机智骏的消息也被流出。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滴滴计划花10亿元从小股东手中收购国机智骏汽车的股份,并向该公司注入新资本。 资料显示,国机智骏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旗下国机汽车联合集团内外多家企业,于2017年在江西赣州注册成立,是一家致力于构建覆盖新能源整车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全球化全价值链创新企业,拥有整体占地面积1371亩,建筑面积12万平米,规划年产10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的工厂,涵盖传统冲、焊、涂、总、PACK、轻量化等六大工艺。 日前,江西发改委发布的文件显示,滴滴收购新能源汽车等事项正抓紧衔接推进,也进一步确定了此事的真实性。 “国机智骏设备先进、牌照齐全,滴滴一接手就可以直接造新车。”有业内人士表示,滴滴本来就是做汽车相关业务,目前经营的范围涵盖出行、共享单车、货运、自动驾驶、金融服务等业务,和那些跨界造车的企业比起来是有着天然的优势。 这也是滴滴快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滴滴造车未来应该也不会愁销量,因为滴滴不仅可以根据网约车司机用车习惯带来营运产品,自产自销,同时也可以基于庞大用户数据积累推出更适合市场的产品,形成了一个生态圈。 不过,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愈发激烈,以特斯拉、“蔚小理”为首的造车新势力,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自主车企,还有包括小米、索尼、百度等在内的一批“科技选手”,都预示着滴滴入场造车并不轻松,甚至稍有不慎还会加速滴滴的退场。但面对现有出行业务市场份额的流失,或许只有造车滴滴才最有把握。        原文标题 : 被罚80.26亿元是利好?滴滴回归国内将近,造车也有了新进展
  • 摩登2安全吗_6月341款轿车销量排行榜:轩逸夺冠军,卡罗拉跌落为第八名

    摩登2安全吗_6月341款轿车销量排行榜:轩逸夺冠军,卡罗拉跌落为第八名

    摩登2登录
    近日,2022年6月份341款轿车销量排行榜出炉,整体看6月份轿车销量排行榜超万辆车型共有29款轿车,其中,自主品牌6款,销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五菱宏光MINI EV、比亚迪秦、比亚迪汉、长安逸动、吉利帝豪、长安奔奔,比亚迪和长安汽车各有两款车型,市场表现不错。 合资品牌共有23款车型超过了万辆,销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轩逸、朗逸、凯美瑞、Model 3、卡罗拉、雷凌、宝来、雅阁、宝马3系、奔驰C级、奥迪A4L、宝马5系、迈腾、天籁、速腾、帕萨特、思域、桑塔纳、奔驰E级、英朗、亚洲龙、奥迪A6L、威朗Pro,其中,卡罗拉跌落为第八名。轿车一直都是合资品牌的天下,自主品牌以前只有帝豪和逸动销量超万辆,现在加入了比亚迪汽车旗下轿车,超万辆车型占比大了,但差距依然不小。 具体车型方面,轩逸以41895辆夺取冠军,五菱宏光MINI EV销量为41491辆,排在第二名,大众朗逸销量为32163辆,排在第三名。排行榜前三名的轿车销量是绝对的高,可以算是轿车第一梯队车型,销量超3万辆。 第二梯队轿车销量超2万辆,也就是排行榜第4名-11名;第三梯队轿车销量超万辆,也就是排行榜第12名-29名,以上轿车全部为万辆俱乐部会员。 超5000辆车型可以算是第四梯队,也就是6月份排行榜第30名-62名,这些车型机会很大,也可谓是车企的销量担当,例如,哪吒V销量为8115辆,小鹏P7销量为8074辆,星瑞销量为8102辆,还有长安UNI-V销量为9045辆,欧拉好猫销量为6049辆,零跑T03销量为4949辆,以上车型都是所在品牌销量的主要贡献者。 我们再来看下6月销量低于1000辆的车型,很多都是我们熟悉的车型,例如,凯迪拉克CT4销量835辆,风神A60销量656辆,奇瑞艾瑞泽5销量636辆,广汽丰田致享459辆,雷丁芒果销量463辆,红旗H7销量439辆,极星2销量350辆,凯翼轩度253辆,智己L7销量140辆,北汽EU7销量133辆,现代名图销量108辆,现代瑞纳销量2辆,零跑S01销量1辆,以上车型生存空间极小,走在生死边沿线,不建议大家购买以上车型。
  • 摩登2公司_极星的未来里似乎看不到中国

    摩登2公司_极星的未来里似乎看不到中国

    摩登2登录
    导语 Introduction 没走好直接开跑,目标还是保时捷卡宴。 作者丨马西风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朱锦斌 极星宣布即将推出其首款电动 SUV Polestar 3,极星首席执行官 Thomas Ingenlath 在欧洲汽车新闻大会上表示,这款车型的价格将在 7.5-11万欧元(约 50.7-74.36万元人民币)之间,并瞄准了保时捷卡宴,作为Polestar3的电动竞争对手。 无论是价格,还是竞争对手都十分出乎意料,这可能是又一个明智的营销方式,因为卡宴在 2021 年售出了 83,071 辆,仅比第一的 Macan 的 88,362 辆少了几辆。 如果不是Cayenne 和 Macan,保时捷就不会成为今天的强大品牌。所以碰瓷保时捷似乎是个将价格拉上去的捷径,但奇怪的是保时捷最大的市场是在中国,而极星的未来里却似乎看不到中国。 在欧洲的普遍认知里,极星是个来自中国的新势力造车品牌。但无论是极星的计划中重心一直在欧美,还是中国的市场表现都体现了极星和中国的关系更像是个 “双向不奔赴”的典型。 东边不亮西边亮 其实,无论是增长幅度较大的销量还是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极星整个上半年的表现都算可圈可点。 半个月前,吉利系电动汽车品牌极星汽车,正式通过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形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收盘市值2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82亿元)。Polestar认为,在美国上市是2017年发布以来又一里程碑,标志着极星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电动汽车品牌。Polestar已发布两款车型,全球交付超55,000台。 “这是一个让整个极星团队引以为豪的时刻。”极星CEO托马斯?英格拉特(Thomas Ingenlath)表示,“此次上市不仅为极星带来资金支持,更为我们实现品牌远大目标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 上市当日,极星的股价涨幅达到了15.76%,市值约为2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82亿元)。虽然好景不长,涨到13.36美元/股的高点后便一路下跌,但仍然在IPO寒冬中维持住了当初的估值和预期。 初创的的电动品牌能够成功赴美上市,少不了背靠两座大山的优势,吉利和沃尔沃给予的支持,使得极星汽车拥有优秀的出海能力。公开数据显示,极星汽车2021年销量中的93%销售于海外,极星仍在加速全球市场扩张进程,目前已经在全球23个市场上市,近期还将拓展至西班牙、葡萄牙、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地。预计到2023年底,极星将全球业务扩展到至少30个市场。 上周极星公布了上半年销量数据,极星电动汽车的销量达到2.12万辆,同比增长125%增长逾一倍,接近去年全年的销量,有望实现全年目标。 极星首席执行官Thomas曾表示过,非常有信心,因为极星今年在品牌知名度和销售数据方面的强劲势头,他认为在未来几年将会保持强劲加速,因为将推出更多突破性的汽车。 极星预计 Polestar 3 全球销量将达到 24,000 辆,2024 年将达到 67,000 辆,2025 年将达到 77,000 辆。除了 Polestar 3,公司计划在 2023 年推出另一款 SUV,即保时捷 Macan 尺寸的 Polestar 4,其次是 2024 年的旗舰轿车 Polestar 5。 Polestar 3 和 4 预计将占该品牌全球销量的大部分,该公司认为到 2025 年这两款 SUV 的总销量将达到16万辆。而其中他认为要实现其2023年在全球销售12.4万辆汽车的目标,关键之一就是推出Polestar 3高端大型SUV。 可Polestar 3的定价确定能使其成为走量车型? 从出道开始的“溢价”传统…
  • 摩登2做什么的_“产品定义”让“技术迭代”失色?

    摩登2做什么的_“产品定义”让“技术迭代”失色?

    摩登2登录
    导语 Introduction 技术不一定是驱动市场的核心要素。 作者丨曹佳东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朱锦斌 当长城魏牌CEO李瑞峰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就增程式混动技术的争锋相对,在汽车行业内引发一片议论之余,此种看似从燃油时代走向电动化的过渡技术,是否会改变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整体格局,其实也早早在终端市场的发酵下,平添了一丝疑问。 有人深感行业高速发展的压迫感,就会有人对此激发了对行业转型的忧患意识。 2022年7月19日晚8点,又一场由汽车公社发起携手大众侃车、天天汽车、汽研社,以4城连线方式进行的直播来了。此次,围绕这一争论而特地设置的“新能源之争,谁主霸权?”议题,各位行业大咖再次从技术端到市场端,从主机厂到消费者的立场,为所有人带去了态度鲜明的观点。 不可否认,自从理想ONE在2019年年底上市,增程式混动的技术就一跃成了主流混动领域中的一条路径。在消费者的热捧下,无论此种技术能否跑赢时代发展的步伐,其结果就在于,理想ONE的热销,让包括问界M5/M7、岚图Free以及后续的长安深蓝SL03看到占据细分市场的可行性。 而在直播中,由大众侃车郭登礼提出与“在市场面前,技术的先进性不是策动用户的主要手段”类似的观点,的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因此也催生出一个问题:这样的现实情况能否让中国新能源产业,始终在全球市场占据高位? 技术没有优劣之分 回顾话题的起源,早在7月6日,余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说增程车不够先进是胡扯。” 接着,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充电桩的完善与普及还需要时间,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问界M7纯电驱动,拥有性能,纯电可以跑200公里左右,足以应对日常所需,没电时可用油,即使不充电,完全当油车用,油耗也仅是同级传统燃油车的一半都不到!” 对于这番言论,李瑞峰则直接开撕,“打铁还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更甚的是,李瑞峰连发八条博文批评称,“增程式就是落后的,隔行如隔山,做增程的闷声发大财就好,大嘴何必说出来。” 单就理想ONE目前的销量表现来论,说增程式混动是不符合时代背景的,是有所片面的。然而,从李瑞峰转发的“你觉得增程式混动到底落后吗?”的投票中可以看到,近4700人参与投票,其中有2647人选择了“落后”选项,而1771人选择了“不落后”。 这就意味着,技术和市场之间是存在不对等关系的。 就像在直播中,汽研社贺球辉很详尽地为我们讲解了长城DHT技术相较于理想所采用的增程式混动技术优势之处,天天汽车徐锋也对后者在燃油经济性上并不出色的表现带有质疑,但所有人又不得不承认,过去那番“市场卖得最好的从不是品质最好的”的市场逻辑,至今都是存在的。 总结一下就是,关于增程式技术优劣的讨论,并不像是一场有关技术路线的对线,其内核上还是在这个转型阶段,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两者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所在。 魏牌之类的传统汽车品牌,总是看重底层技术与整体系统的推动力,希望再次用技术定义消费需求;反之,新势力们更相信“人定胜天”,强调产品的实用性以及用户思维。 换言之,相比于新势力们的“高谈阔论”,传统势力们的宣传策略总是不愿跟随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自我封闭的传统手段,在遇上新势力们不走寻常路的笔法,就会极为被动,由此形成“沉默的螺旋”,就愈发使得后者常年占据热搜,传统车企除了干着急,什么都做不了。 理想ONE是一款技术超群的产品吗? 显然不是。论混动技术、三电系统、智能座舱以及驾驶辅助系统等,在蔚来、小鹏、特斯拉和一大批由传统车企打造的新能源品牌中,总能找到一个,甚至多个比理想ONE产品力更强的车型。 但无论怎样,综合直播中众业内人士一致认可的观点,“理想ONE就是一款胜在“产品定义”过于成功的现象级车型。过去,“消费者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的研发思维是违背技术发展应有逻辑的,而今,自从被新势力带节奏后,“技术驱动需求”的是不被多数人接受的。 产品定义市场的必要性 话说到这里,在当下的环境中,非要对魏牌所采用的DHT技术和理想的增程式混动技术进行评判,其实已经无法给出一个极为笃定的答案。在大环境的发展全面指向新能源产业,所有技术路径的落定和选择都不再是一个有着明确方向的规划。 随着上海疫情封控的解除,加上从国家到地方,为刺激汽车消费而推出各项税费减免、消费补贴政策的落地,全国车市的活力似乎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着。整个6月份,全国乘用车零售同比增22.6%,较5月下降17%的趋势,足足改善40个百分点。 而在这其中,相比依附于购置税减半政策而火速增长的传统燃油车领域,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更可谓多维爆发。消费心理的改变、叠加出口业回暖、新车效应等利好之处,直接将整个产业的转向舵打满。 6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53.2万辆,同比增长130.8%,环比增长47.6%的现实情况,一度击碎了所有人对2022年中国车市下半年走势的担忧。 看着愈发疯狂的比亚迪和销量直接闯入前十的特斯拉,带着一堆新能源车企直指燃油车腹地,我不敢说,今年就会成为中国车市主改旗易帜的元年。接下来,新能源车企将成为主导市场走向的核心。 而自从新能源转型深受新势力的思维影响开始,“产品定义”就是通过简单、专业以及凸出的词汇,说明你的产品是什么,核心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以及产品的定位。从理想ONE到问界M5/M7,皆是如此。那么,一旦这种现象成为趋势,从根源讨论技术的优势,其实就已经稍显不合时宜了。 对于李想、余承东这样反复借产品定义攻入空白市场,借出位营销来吸引更多关注的手段,有再多的像李瑞峰这样的业内人士给予质疑,乃至抨击,都抵不过市场突变带来的认知红利。 所以,整场直播下来,从一开始的争锋相对,到后来初步达成共识,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同样像是对消费环境变迁进行深度思考后的结果。 很快,随着越来越多向华为这样企业进入汽车市场,此种局面或将出现的愈发频繁。传统将面对的竞争压力,势必会变得更为巨大。而我们并不否认,以魏牌为首的一线中国车企,能在技术更迭上拿出更加精进的打法。但从此次四方争锋中,我们必须知道的一点是,传统车企对自我定位和自我营销的认识,还是处在过往的老套路中。 要知道,无论双方的发展理念分歧有多么严重,在造车这条路上,所有汽车企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有时,面对新势力的咄咄逼人,传统车企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市场主权;可有时,学着向市场趋势低头,跟随新的消费思维而主动改变,传统车企也势在必行。        原文标题 : “产品定义”让“技术迭代”失色?| 直播说
  • 摩登2信誉吗_小鹏汽车的AB面:是销量担当,也被资本“抛弃”

    摩登2信誉吗_小鹏汽车的AB面:是销量担当,也被资本“抛弃”

    摩登2登录
    文 / 电压传感器 出品 / 节点AUTO 2021年11月,小鹏汽车更换了logo。当时,何小鹏还讲述了小鹏汽车的种种不易,“庆幸在2019年电动汽车行业至暗时刻来临时,小鹏汽车没有放弃”。 相比更换logo,坊间更关注的是小鹏汽车何时更名,就连李斌也曾劝过何小鹏把小鹏汽车的名字改一下。不过,何小鹏的态度一直都坚决:不改。 最近,何小鹏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他在节目中再次回应了取名引起的争议,表示如果可以重来,他不会用自己的名字做品牌名。 就在何小鹏后悔取名的同时,摩根大通也“后悔"了:它对小鹏汽车进行了减持,持股比例从5.19%降至4.96%。截至2022年3月31日,何小鹏持有小鹏汽车20.4%股权,约合350亿元人民币。 在汽车行业关于品牌名字的争议一直就有,新旧势力都包含在内。“善变”的资本也不是第一次“抛弃”新势力,某个信奉长期主义的机构也离开了处于谷底的蔚来。对于一家车企来说,资本可以雪中送炭也能锦上添花。外部因素不可控,内部因素是可控的,只要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就足以抵消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 / 01 /小鹏汽车失宠资本? 6月28日,据港交所股权披露资料显示,小鹏汽车(简称小鹏)遭摩根大通于6月22日在场内以每股平均价120.7484港元的价格,减持了302.08万股,合计约3.65亿港元。 在这一消息背景下,6月28日收盘,小鹏股价下跌了2.1%,为135.1港元/股,总市值为2316亿港元。截至7月20日,公司的市值为1788.5亿港元,约合233亿美元,相较最高点已经跌去了近一半。 两条信息叠加在一起,给人一种“小鹏要完”的感觉。但如果仔细梳理,会发现这个感觉其实是错觉。 摩根大通退场早就有迹象,在不久前的3月,它就将小鹏汽车目标价,由去年12月给出的240港元下调至160港元。更能说明情况的是,摩根大通调整小鹏目标价的原因。 在摩根大通去年12月上调小鹏的目标价时,它提到了小鹏发展重点,如自动驾驶系统将受益及引领中国智能电动车趋势,点出了公司发展战略与宏观趋势是相契合的。 而在摩根大通今年三月下调小鹏的目标价时给出的理由中,宏观因素的变化也是主要原因,如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紧张会影响产品交付。这说明,影响摩根大通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小鹏的基本面。 小鹏的业绩走势,也可以提供佐证。 目前,小鹏的收入来源分为汽车销售和其他两部分,其中汽车销售占到95%以上。小鹏的营收规模在2021年Q1还只有29.5亿元(人民币,下同),到2022年Q1已经增长至74.5亿元,翻了2.52倍,在此期间的季度增速一直保持在150%以上。 在2019年-2021年期间,小鹏的汽车销售成本一直在上涨。 2019年,小鹏的汽车销售成本为27.17亿元,当年只交付了小鹏G3这一款车型,全年销量为16608辆,平均每辆车的销售成本为16.45万元。同时,其汽车销售收入为27.33亿元,平均每辆车收入为16.5万元,当时小鹏G3的补贴后售价为14.38万-19.68万元,两者基本相符。 到了2021年,小鹏平均每辆车的收入增长至20.4万元,销售成本则增加到18.71万元。综合算下来,小鹏的效率也在提高,帮助它抵消了汽车销售成本上涨带来的部分压力。 至于利润,虽然小鹏仍还未盈利,但毛利率已经在2020年转正,达到4.6%。2021年,小鹏的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11.5%,今年一季度小幅提升至12.2%。小鹏的中长期目标是将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至25%以上。 总体来看,小鹏虽然仍然在亏损,但收入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高增长仍是它的主基调。 中金在28日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小鹏“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升43.9%至177港元。并且指出随着小鹏一体化压铸技术的优化和第三代车型平台的量产,有望带动公司盈利能力实现提升。